Remove ads

莆田話興化平話字Pó-chéng-uā),又稱府城話,是莆仙語(興化語)的一種方言,也被當作莆仙語的標準音。莆田話一般以福建莆田城廂的城裏腔為標準音,其使用者以莆田城區為中心,福清平潭的部分地區也通行莆田話。[2]

快速預覽 莆田話, 發音 ...
莆田話
Pó-chéng-uā
發音[pʰɔu˩˩ lɛŋ˩˧ ua˩˩]
母語國家和地區福建莆田福州烏坵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區域莆田市城廂區涵江區荔城區秀嶼區
福州市福清市平潭縣的部分地區)
烏坵鄉、海外莆田人社區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ptia
Glottologputi1238  Putian[1]
語言瞭望站79-AAA-idb
關閉

莆田話也是烏坵的通用語言,當地的莆田話融合了國軍士兵戰地文化用語,又被稱為烏坵話O-ku-uā)。

莆田話是從古代漢語分化出來的,存在古代江東吳語南楚方言的一些特徵,並保留了古代百越民族語言的一些詞彙。莆田話與閩南語泉州話以及閩東語福州話也存在一定淵源,其中文白異讀與閩南語相似,連讀變調則與閩東語更相近。

發音

莆田話共有15個聲母、50個韻母以及七個聲調。其中韻母比仙遊話少5個。清末的莆田話存在鼻化韻,今日已全部脫落,但在仙遊話裏仍保留。與其他閩語例如閩南語閩東語發音差別頗大,無法互通,這種情況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福建移民中頗為常見,南洋史學家王賡武對此有所記載。[3]

以下聲母、韻母列表中,括弧內附註的為興化平話字的寫法。

聲母

更多資訊 雙唇音, 齒齦音 ...
莆田話聲母表
  雙唇音 齒齦音 邊音 軟齶音 聲門音
塞音 無氣清音 p 巴 (b) t 打 (d) k 家 (g) ʔ
有氣清音 彭 (p) 他 (t) 卡 (k)
鼻音 m 麻 (m) n 拿 (n) ŋ 雅 (ng)
擦音 清音 ɬ 沙 (s) h 下 (h)
濁音 β* ɣ*
塞擦音 無氣清音 ts 渣 (c)
有氣清音 tsʰ 査 (ch)
邊通音 l 拉 (l)
關閉
  • βɣ是口語流中產生的聲母。

韻母

更多資訊 母音韻尾, 介音韻尾 ...
莆田話韻母表
母音韻尾 介音韻尾 鼻音韻尾 入聲韻尾
開口呼 a (a) au (au) (ang) (ah)
ɒ (o̤) ɒŋ(o̤ng) ɒʔ (o̤h)
o(eo) ɔu (o) ɔŋ(eong) ɔʔ (eoh)
e(a̤) eŋ 英 (a̤ng) ekʔ 急 (a̤h)
ɛ(e) ai (ai) ɛŋ (eng) ɛʔ(eh)
ø (e̤) œŋ (e̤ng) œʔ (e̤h)
ŋ(ng)
齊齒呼 i (i) iu (iu) (ing) (ih)
ia (ia) iau (a̤u) iaŋ (iang) iaʔ (iah)
ieu 鳥 (ieu) iɛŋ 尖 (ieng) iɛʔ 業 (ieh)
合口呼 u (u) ui (ui) (ng) uʔ (uh)
ua (ua) uai(oi) uaŋ (uang) uaʔ (uah)
撮口呼 y (ṳ) (ṳng) (ṳh)
(io̤ⁿ) yɒŋ(io̤ng) yɒʔ(io̤h)
關閉
  • 陰入字和陽入字(即入聲字)以[-k̚]或[-ʔ]結尾。
  • 有念ɨŋ韻。
  • 此外,尚有aiʔauʔ三韻,有音無字韻,且較少使用,因此不列於表中。

聲調

莆田話有七個聲調,平去入各分陰陽。具體的調值如下:

莆田話聲調表
標號 1 2 3 4 5 6 7
調類 陰平 陽平 上聲
(陰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音值 ˥˧˧ (533) ˩˧ (13) ˦˥˧ (453) ˦˨ (42) ˩˩ (11) ʔ˨˩ (ʔ21) ʔ˦ (ʔ4)
興化平話字調號
(括弧內附註的是使用範例)
不標調 (a)  ́ (á) ˆ (â) ˈ (a̍) - (ā) 不標調 (ah) ˈ (a̍h)
例字 詩巴 時爬 始把 試霸 寺罷 濕北 實拔

連讀音變

莆田話的連讀音變分為連讀變聲、連讀增音、連讀變調三種。

連讀變聲

連讀變聲,即兩個音節連讀的時候前字的韻母或後字的聲母發生變化的現象。後字的聲母受前字的影響而產生變化,稱為順同化;前字韻母受後字的影響(一般為後字的聲母)而產生的變化,稱為逆同化。[4]

連讀增音

連讀增音,即是在前字陰聲韻的末端加入塞音尾,使前字的發音變得與入聲無異。

連讀變調

連讀變調,即兩個音節連讀的時候,前字的聲調受後字聲調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以下是莆田話的連讀變調規律表。其中,綠色代表前字,藍色代表後字。

莆田話連讀變調規律表
陰平
533
陽平
13
上聲
453
陰去
42
陽去
11
陰入
ʔ21
陽入
ʔ4
陰平
533
陽去11 陽平13 陽去11
陽平
13
陽去11 55
(高平調)
陰去42 陽去11
上聲
453
陽平13 陽去11 陽平13 陽去11
陰去
42
55
(高平調)
陰去42 55(高平調) 陰去42 55
陽去
11
陽去11 55 陰去42 55
陰入
ʔ21
陽入ʔ4
陽入
ʔ4
陰入ʔ21

文白異讀

莆田話存在非常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 韻母異讀:西:文讀/ɬe˥˧˧/,白讀/ɬai˥˧˧/
  • 聲母異讀:婦:文讀/hu˩˩/,白讀/pu˩˩/
  • 韻母、聲調異讀:聽:文讀/tʰɛŋ˦˨,白讀/tʰia˥˧˧/
  • 聲母、聲調異讀(最少):虹:文讀:/hɒŋ˩˧/,白讀/kʰɒŋ˩˩/
  • 聲母、韻母異讀:馬:文讀/ma˦˥˧/,白讀/pɒ˦˥˧/
  • 聲母、韻母、聲調皆異讀:雨:文讀/y˦˥˧/,白讀/hɔu˩˩/

由於莆田仙遊一帶與福州閩南的特殊歷史淵源,莆仙語的白讀系統不僅有自身的特色,有時還兼具閩東語閩南語的特點,因而非常豐富。在莆仙語中,有的單字甚至可能出現兩到四種的白讀讀法。但是,每一個單字往往只有一種文讀讀音。以下舉莆田話中的部分字詞為例:

更多資訊 漢字, 文讀 ...
莆田話文白異讀舉例
漢字 文讀 白讀一 白讀二 白讀三 白讀四
/hɒ˩˧/
黃河
/ɒ˩˧/
河邊
/hua˩˧/
河溪
意為「銀河」
/tai˦˨/
愛戴
/tø˦˨/
姓戴
/ti˦˨/
戴帽
/tua˦˨/
戴花
/ha˩˩/
下鄉
/kia˩˩/
傷下
意為「太低」
/hɒ˩˩/
下手
/kɒ˩˩/
蜀下
意為「一下」
/ɒ˩˩/
下底
意為「下面」
關閉

文字

Thumb
以興化平話字撰寫的莆仙語《聖經》〈創世紀

1890年(光緒十六年),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傳教士威廉·蒲魯士興化府傳教。在興化期間,蒲魯士學會了莆田話,並仿照閩南語白話字閩東語平話字,創造了莆田話的羅馬字——「興化平話字(Hing-hua̍ báⁿ-uā-ci̍)」。興化平話字極大地便利了基督教的傳播。不過,同其他眾多教會羅馬字一樣,興化平話字並未走出教會圈子,如今已然為人們所忘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