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基督教新約作者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可(拉丁語:Mārcus;希臘語:Μᾶρκος;科普特語:Μαρκοϲ;希伯來語:מרקוס;英語:Mark the Evangelist,12年—68年4月25日),天主教漢譯為馬爾谷,唐朝景教漢譯為摩矩辭法王,新約人物,一般相信他是《馬可福音》的作者,為耶穌七十門徒之一。
傳統上相信,《新約》中的約翰·馬可[4],就是指聖馬可。天主教視他是一位聖人,稱為聖約翰·馬可。但是這在古代教父中仍有爭議,如羅馬主教聖希玻里的著作中,認聖馬可,與約翰·馬可、巴拿巴的親戚馬可是三個不同人物。[5]按照聖希玻里的意見,這三位馬可都屬於耶穌派往猶太傳教的七十門徒。由此推斷,當耶穌解釋他的聖體是「真正可吃的」,他的聖血是「真正可飲的」時,許多門徒離開了他[6],馬可大概也在其內。之後,他在宗徒伯多祿的引導下,重拾信心,成了伯多祿的幫手,並寫下了馬可福音。
根據史學家游社博的記載(Eccl. Hist. 2.9.1–4),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統治猶太全省的第一年(公元41年)里,殺害了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並抓捕了伯多祿,計劃於逾越節之後也將其殺害。之後伯多祿被天使所救,逃離了黑落德的勢力範圍。伯多祿隨後去了安條克,再經過小亞細亞(到訪了位於本都、加拉太、卡帕多細亞、亞細亞行省、比提尼亞與本都的行省教會[7]),於克勞狄一世在位第二年(公元42年)到達了羅馬(Eccl, Hist. 2.14.6)。在此途中,伯多祿邀請了馬可與他一起,做他的旅伴和翻譯者。聖馬可於是記錄下了伯多祿的講道詞,因此馬可寫下福音(8Eccl. Hist. 15–16),應是在他於公元43年離開羅馬前往亞歷山大港之前。[8]
在公元49年,即耶穌升天後19年,馬可到達了亞歷山大港[9],並建立了亞歷山大教會──[10][來源請求]馬可成為了亞歷山大第一任主教(牧首),並被尊為非洲基督教會的建立者。[11]
根據游社博所記(Eccl. Hist. 2.24.1),馬可的主教職位由聖亞熱諾(St. Annianus)接任,時於尼祿在位第八年(62年或63年),這有可能是因為馬可的殉難。但是之後的科普特傳統上認為馬可是在68年殉道的。[1][12][13][14][15]
馬可被確信是於耶穌在革責瑪尼園被逮捕當晚,那個落下衣服、赤身逃走的少年。[16]
科普特正教會確定聖馬可與若望·馬爾谷為同一人[17],並敘述了在耶穌受難後,眾位門徒留在馬可樓中,以及復活後的耶穌在馬可家中顯現[18],還有在五旬節時聖神降臨於門徒也在馬可家中。[17]甚至,馬可被認為是加納婚宴上招待客人的侍者中的一人。[17]
在宗徒聖保祿第一次出外傳教時,他與聖巴拿巴由耶路撒冷回到安條克,馬可隨他們同往塞浦路斯。過了一段時間,馬可回到了耶路撒冷。因此,當保祿與巴爾納伯準備第二次出外傳教時,巴爾納伯願意也帶馬可去,但保祿認為不應該帶他去,因為馬可在旁非利亞離開了他們。兩人起了爭執,於是巴爾納伯帶着馬可去了塞浦路斯,保祿帶了息拉去了敘利亞和基里基雅。
儘管如此,巴爾納伯及馬可和保祿分離後,不久後又成了保祿的好朋友。[19]
聖保祿被捕後,首次解往羅馬時,馬可隨侍左右。聖保祿第二次在羅馬被囚禁時,殉道前不久,致書給弟茂德,囑他帶馬可同行。
聖馬可與聖伯多祿之間有着很密切的關係,如前面幾段所敘述。伯多祿在羅馬寫信給信友,稱馬可為「我兒馬可」[20]。
關於聖馬可殉道的時間尚不確定,有可能是在公元68年或者公元74年[1][12]。[21]
關於聖馬可的聖髑,起初被放置在亞歷山大港。在828年,一部分被相信是聖馬可聖髑的骨骸被威尼斯的商人們從亞歷山大港偷出。[22][23] 這樣的事情在當時可能會引起了嚴重的政治性後果。當聖髑到達威尼斯時,當時的總督為此建立了一座教堂來保存聖髑,這就是最初的聖馬可教堂。[24]
在1063年,在將聖馬可教堂擴建為宗座聖殿時,發現聖馬可的聖髑已遺失。然而,根據傳說,於1094年,聖人自己顯現指明了他遺體的具體位置。[25] 新發現的聖髑被放置在聖殿的石棺內。[22]
部分聖髑則位於意大利威尼斯的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1]
1968年,教宗保祿六世將聖馬可的餘下聖髑歸還給科普特正教會牧首亞歷山大的濟利祿六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