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簡稱台中文資園區,英語:Cultural Heritage Park, Ministry of Culture)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區的文化園區,佔地5.6公頃。1914年創立的民營酒廠「赤司製酒場」為此地最初前身,1947年後轉為台中酒廠。2002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接收後,初期定位為文創園區,目前是台灣唯一公辦公營的文資園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亦設於此。園區內的台灣日治時期歷史建築及製酒機具設備,是台灣酒廠工業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廠區。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Cultural Heritage Park, Ministry of Culture | |
---|---|
概要 | |
地點 | 中華民國(臺灣) 40247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座標 | 24°07′59″N 120°40′51″E |
郵政編碼 | 402 |
開放 | 1914年 |
網站 | |
tccip.boch.gov.tw | |
地圖 | |
Remove ads
歷史
- 1914年6月,日本商人赤司初太郎設立「赤司製酒場」。
- 1916年11月1日赤司初太郎籌設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後,赤司製酒場即更名為「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台中工場」。
- 1922年4月,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在台中市設置事務所;7月1日實施酒類專賣制度,徵收大正製酒台中工場;11月撤銷事務所、並且在工廠旁邊成立總督府專賣局台中支局,大正製酒台中工場正式成為「專賣局台中酒工廠」。[1]:2-5
- 1926年,「台中專賣支局」改稱「專賣局台中支局」。
- 1928年,產量成為當時全台最大的釀酒工場。
-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總督府轄區後,更名為「台灣省公賣第五酒廠」;廠區中央的松尾神社遭到破壞。
- 1947年,由台灣省煙酒公賣局接管。
- 1957年,更名為「台灣省煙酒公賣局台中酒廠」。
- 1998年,台中酒廠遷到台中工業區設廠,留下大片工業遺址與建築。
- 2002年7月,臺中市文化局將園區內16棟建築登錄為臺中市歷史建築,隨後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將土地及建物所有權撥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
- 2005年6月,文建會將園區轉型為「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Taiwan Art,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Center,簡稱TADA),並將新成立的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設址於此。
- 2009年,更名為「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2013年2月,臺灣煙酒公司重回舊台中酒廠(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設置酒文化館及服務區。7月24日,酒文化館正式對外開放。
- 2016年7月16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合作成立「1916文創工坊」。
- 2018年7月30日,再更名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2]
Remove ads
空間
Remove ads
- 政府機構
- 文資局建物
- 展場區域
- 酒文化館區:日治時期最初為封甕場及壓榨室,1912年改為花雕室與紹興酒工廠,戰後為蒸餾工場發酵室。
- 雅堂館:建於1925年-1927年,原米酒成品倉庫與半製品儲酒庫。
- 求是書院:原調合澄清室,目前為會議、講座、研討會等多功能空間。
- 國際展演館:建於1925年-1931年,原黃酒與花雕酒原料倉庫,南邊為精米室與黃酒儲酒庫,現為園區挑高最高的展演空間。
- 藝文展覽館:建於1936年-1938年,原黃酒與花雕酒成品倉庫,為四棟連棟倉庫,分為A、B、CD四區,目前為拾藝術租用中。
- 願景館:原置瓶工廠,預計103年增建成為三棟建築。
- 衡道堂:建於1941年,原禮堂、食堂、供應部,屬小型展演空間。
- 文創產業空間
Remove ads
- 中央廣場:原為松尾神社與日式花園,可舉辦戶外活動的場地。
- 綠地廣場:原為籃球場。
- 文化資產大道:廠區主要道路。
Remove ads
交通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相關書籍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