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酶(Urease,EC 3.5.1.5)是一種含的寡聚酶,它催化的是尿素水解二氧化碳的反應:

Thumb
幽門螺桿菌脲酶的模型(PDB 1E9Z)。

脲酶存在於細菌酵母和一些高等植物中。1926年,詹姆斯·巴徹勒·薩姆納得到脲酶的結晶,並用實驗證明脲酶為蛋白質。

性質

  • 分子量:480 kDa 或 545 kDa(白刀豆
  • 最適pH:7.4
  • 最適溫度:60 °C
  • 酶的底物專一性:尿素和羥基脲
  • 抑制劑:重金屬離子
  • 用於測定尿和血液中的尿素。

病理相關應用

細菌尿素酶/脲酶通常可與肝性腦病/肝昏迷,感染性尿路結石和消化性潰瘍有關[17]

感染性尿路結石

感染所致的尿路結石為鳥糞石[1](MgNH 4 PO 4 ·6H 2 O)和碳酸磷灰石 [Ca 10(PO 4)6·CO 3 ] 的混合物[17]。這些多價離子是可溶性的,但在尿素水解過程中當微生物尿素酶產生氨時會變得不溶,因為氨的產生會使周圍環境pH從大約6.5增加到9 [17]。這種環境的鹼化可導致結石結晶形成[17]。在人類中,微生物脲酶,如奇異變形桿菌,在感染性尿結石中最為常見[18]

肝性腦病/肝昏迷中的尿素酶

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與肝硬化有關,導致肝性腦病和肝昏迷。幽門螺桿菌是在胃中發現的微生物脲酶。作為脲酶,它們水解尿素以產生氨和碳酸。當細菌定位於胃時,產生的氨被胃內的循環系統容易地吸收。這導致血液中的氨水平升高,並且被稱為高氨血症,根除幽門螺桿菌顯示出氨水平明顯降低[19]

消化性潰瘍中的尿素酶

幽門螺桿菌也是消化性潰瘍的原因,表現在55-68%已報告的病例中。這一結果已通過根除此病原體之後,潰瘍出血和潰瘍再次發生減少而證實[20]。在胃中,pH值增加是尿素水解的結果,後者可抑制氫離子在胃部腺體和胃腔之間的活動。此外,高濃度氨可增加細胞間緊密連接的通透性,並且還可破壞胃粘膜[17]

作為診斷測試

許多胃腸道或泌尿道病原體都產生脲酶,使得尿素酶的檢測能夠幫助診斷病原體是否存在。

尿素酶陽性病原體包括:

參考

引用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