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胆囊内出现固体样沉积物的疾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膽石症(英語:cholelithiasis)是指膽囊中有結石的狀態或由膽囊結石引起的任何疾病[1]。膽結石(英語:choleliths, gallstones)則是在膽囊內由膽汁成分沉澱而生的結石[2]。大多數膽結石患者(約80%)不曾有過症狀[2][3]。膽結石的患者中,有1-4%每年發生腹部右上方痙攣疼痛,稱為膽道絞痛[4],膽結石併發症包含膽囊炎,胰腺炎和肝炎[2][4]。這些併發症可能導致持續超過五小時的疼痛、發燒、黃疸、嘔吐或尿液呈現茶色等症狀[2]。
膽結石的危險因子包括避孕藥,懷孕,膽結石家族史,肥胖症,糖尿病,肝病或快速減肥。[2]膽結石在膽囊形成,通常來自膽固醇或膽紅素。[2]由症狀可推論可能罹患膽結石[4],然後使用超聲波確診[2],併發症也可從血液檢查中發現[2]。
預防膽結石的方式有保持健康體重、高纖飲食和降低單醣的攝取[2]。當有病徵才需要治療[2]。治療方式一般建議手術去除膽囊[2],可以由幾個小切口或由單個較大的切口完成[2]。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下完成[2]。無法進行手術的人,會嘗試用藥物來溶解石塊或超聲波震碎[2]。
發達國家中,10-15%的成年人患有膽結石[4],然而,非洲許多地區的發生率低至3%[5]。2013年膽囊和膽道相關疾病盛行人數約1.04億人(1.6%),造成106,000人死亡[6][7]。女性比男性常出現膽結石的情形,而且在40歲以後更常見[2]。種族也影響了膽結石發生率[2],例如,48%的美國印第安人有膽結石[2]。病人在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後,一般而言結果都很好[2]。
第一次發現膽結石,是在3000年前左右,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前1085年─945年)的某位女祭司木乃伊身上所發現,而在發現結石的木乃伊中最古老的是西元前4800年,中國首度發現在馬王堆漢墓中的女屍,經過屍體解剖,發現膽囊內含有膽固醇結石及膽色素結石。
在外科治療膽結石方面:
所謂膽石就是膽汁(從肝臟排出的消化液)的成分起變化,進而由其成分造成結石。膽囊中的結石稱為「膽囊結石」,膽管中的結石稱為「膽管結石」。此二者在形成方式、成分、症狀上,均具有個別的特徵。
一般患者具有的膽石數目可能是一個或數個,甚至可能是數百、數千個。有些病例竟高達九千個。[來源請求]
在數目眾多的情況下,膽石的形狀都很小,呈砂狀或泥狀者稱為「膽粒」(膽砂)。大的膽石可能有數十毫米大。
在形狀方面、有蛋形、桑椹形,不規則形等。若在狹窄的膽囊中形成膽石,彼此接觸的部份會壓碎成平面,形成骰子狀,稱為「切子面」。膽石若產生於纖細的膽管中,就形成樹枝狀的膽管或糖球狀突起的結石。
膽石的成分主要是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紅質(膽汁色素)。此外,尚有含鈣和脂肪酸為主成分者。
膽石依其主成分加以區別,有膽固醇石、膽紅素石、鈣石、脂肪酸石及其他。
從治療的觀點看,可大別為膽固系統石和膽紅素系統石二類。
大部份的膽石均屬此兩者之一,鈣石的性質與症狀類似膽固醇、脂肪酸石,其他膽石則類似膽紅素石。
膽石的內部構造,依該膽石的構成成分而定。膽固醇石為放射狀,膽紅質石為似樹木年輪般的層狀,脂肪酸石為似百合根般的層狀。某種膽紅質石和蛋白質石、碳水化合物石則無特殊構造。
膽固醇石的顏色從白色或淡黃色到淡褐色或暗褐色,其程度依共存的膽紅質量而定,硬度則到達可用刀子割開的程度。膽紅質石的顏色是暗褐色或黑色,蛋白質石、碳水化合物石的顏色為黑色。
膽結石可能發生在肝內膽管,膽囊或膽總管。
膽石症中也有不出現症狀的病例,同時有增加之傾向。
容易罹患膽石的年齡是中年以上,年輕者也有增加的傾向。偶而,新生兒與幼兒也發生同樣的情形。
性別方面,在歐美是女性比男性多1.5倍至3倍。在日本聽說以男性居多,但最近似以女性佔多數,特別是年輕女性約為男性的1.5倍。
體型瘦者也會罹患膽石,但一般而言,常見於喜歡吃脂肪食物的人,即有形成膽固醇結石的傾向。
一般原因如下:
較聞名的是新陳代謝障礙說、膽汁淤滯膽道說(膽汁鬱積)、膽道炎症說、感染說、自律神經失調說等。事實上,是綜合上述各種原因所導致的。
最受重視的是上述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膽汁成分變化。膽固醇在膽汁中處於飽和狀態,若產生某種變化,馬上結晶成為膽石。
膽汁會起變化,多半是具有溶解膽固醇能力的膽汁酸減少。例如膽囊引起炎症,膽汁中的膽汁酸被膽囊壁吸收,而膽固醇不被吸收;使得膽固醇和膽汁酸的比例變大,最後產生膽石。此外,對於膽固醇的溶解,膽汁中的脂肪酸與卵磷脂也有密切關係。
某些細菌(如E. coli)會造成膽汁中水溶性膽紅素分解,分解後的游離型膽紅素再與鈣離子形成沉澱即為結石。
膽汁淤滯於膽道內也會引起膽汁成分的變化。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等所造成的膽道緊張及運動失調也一樣,而且生活條件(例如整日坐着工作的人,有束腹習慣的人、有便秘傾向的人)也有影響。
妊娠時與產後的女性也極易造成膽石,這是因為血液和膽汁中的膽固醇增加,且隨着胎兒的成長,膽道受壓迫而引起膽汁淤滯。荷爾蒙的異常也是原因之一。
膽石的症狀中,最具特徵的是膽石發作。發作時的疼痛稱為膽石疝痛,大都發生於右上腹部。
所謂疝痛是胃、腸、膀恍、膽道、腎盂、尿管等空洞狀或管狀之臟器的平滑肌發生痙攣,而引起疼痛的狀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膽石疝痛和腎石疝痛。膽石疝痛的疼痛從右上腹部擴散至右肩(稱為放射痛),且出現輕微的黃疸。
膽石疝痛是上腹部疼痛,所以常有人誤認為是胃痙攣。胃痙攣是指急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蛔蟲症、膽石症、急性胰臟炎時的疼痛,不一定與胃的痙攣相關。
是一種常見於女性腹部與胸部的疼痛,往往被視為老毛病。膽石疝痛、胃痙攣、子宮痙攣、腸神經痛等均屬之。
膽石疝痛的發作是因為膽石移動而刺激膽囊壁,特別是膽石進入膽囊管或總膽管的狹窄地方,刺激膽管壁,使膽管或總膽管括約肌發生痙攣而引起。膽石進入狹窄的管內,刺激管壁,同時提高膽道的內壓這是疼痛的原因。
膽石疝痛的發作,經常是攝取過量的脂肪食物或暴飲暴食所致。
雖然說無一定性,但通常在飯後三至四小時內,尤其是晚飯後至半夜的時間。這是因為晚餐較豐富且容易暴飲暴食,飯後數小時,膽道受刺激,副交感神經呈緊張狀態,以致於給疝痛提供了一良好機會。
輕微的話,幾分鐘內就會好轉,但也有劇痛持續數日的例外情形,通常在數小時內就會消失。疼痛劇烈時,有注射止痛藥之必要。膽石進入膽管,阻塞膽汁的流動,此狀態長久持續會導致閉塞性黃疸及肝臟障礙,進而變成膽血症的嚴重情況。
膽結石可能無症狀,但也可能會引發不適,發作症狀如下:
在劇痛發作之前,產生上腹部的發脹、噁心、嘔吐等現象。有數次發作經驗的人,能事先預知。
急性期可能會產生墨菲式徵候(Murphy's sign),突然出現上腹部的疼痛,且經常偏向稍右側。疼痛的最強點是在右上腹部,患者常因劇痛而抱着右側腹彎下腰來,簡直痛苦不堪。疼痛會從上腹部擴散至右胸、右背、右肩等膽道之外的地方。胰臟炎也有放散痛的情形,其特徵是放散至左背和左肩。
發作時,患者全身出冷汗、感覺寒冷與發抖,有時也發燒。此外,引起強烈的嘔吐,在吐出滲有黃色膽汁的東西後才較舒服些。疝痛發作後會出現輕微的黃疸,使糞便呈灰白色、尿液呈濃褐色。這是因為膽石阻塞於膽管,膽汁無法流至腸內所致。
右肋骨下面也會緊張與僵硬,手壓時會覺疼痛,也可觸摸到發腫的膽囊。
在平抑後的間歇期內,通常沒有劇烈的症狀。只感覺左背部有壓迫感,右邊肋部會疼痛,上腹部略微發脹而已。有些患者亦會排便異常或便秘,但也有人全無此症狀。
診斷時,為患者的症狀可略知梗概。為求正確起見,最好進行下列的檢查。
該方法是基礎檢查方法,限於技術手段或者醫生技術問題,有時並不能檢查出結果。
CT可以檢查出膽紅素結石,膽固醇結石在CT並不顯影。
肝膽MRI可以照出膽紅素和膽固醇結石。
該方法主要是通過探查確定膽道梗阻的位置,如果結石較小,可以取出放在大腸里排出。
用於開腹手術後,從T管注入造影劑,確定是否還有結石。
膽石的發作長久持續、反覆引起,並導致炎症時,常引起各種麻煩的併發症。有併發其他病症之可能時,宜進行手術將膽石去除。
其併發症有膽囊炎、膽管炎及其所續發的膽囊穿孔、膽汁性腹膜炎、肝臟膿瘍、胰臟炎、敗血症等。小的膽石會經由膽管而排入腸內,和糞便一起排出體外,但二公分以上的大膽石則無法排出。若想將之排至腸內會使膽囊和腸癒著,且在該處形成穿孔(膽汁瘻),從穿孔處排至腸。膽石通過腸時,常梗在狹窄部份,尤其是小腸間大腸間的瓣導致腸閉塞,有此情形得趕快施行手術。
反覆產生膽道炎症或閉塞性黃疸會導致肝障礙。膽石的刺激也被認為是造成膽囊癌與膽管癌的原因之一。
雖有膽石疝痛的現象。但若輕微時,服用鎮痛劑即可治癒。疼痛劇烈時,則應馬上接受醫生的診治。
發作平抑後的飲食,宜從吃稀飯之類刺激少的碳水化合物食品開始,再逐漸改換為固體食物。脂肪食物和刺激食品要暫時避免。
發燒和黃疸持續數日以上時,最好住院接受精密檢查,以決定有無手術之必要。治療方式大致如下:
膽石的手術時期,尚無確切的定論。必須動手術去除膽石的情形有下列數種:併發穿孔和膽汁性腹膜炎、嚴重的膽道炎和膿瘍、肝臟障礙。膽石阻塞於膽管,造成閉塞性黃疸。不斷復發膽石疝痛。膽石很大且大量阻塞於膽囊時,膽囊萎縮改變形狀時,膽石數目多時,醫生也會考慮是否該動手術。
此外,也有數個小膽石存於膽囊,無任何併發症及症狀的情形小膽石有自然排出的可能,且有些人雖有小膽石卻未出現任何症狀。所以應檢查該膽石是否為惡性,以便提早接受手術。
手術時,膽囊中有膽石者,原則上是切除膽囊。若只去除膽石,膽石會輕易地再產生,在效果上並不理想。膽管擴張且有膽石時,應施行總膽管切開手術,把膽管內的膽石完全去除。手術前需麻醉全身,時間約為一至二小時。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現階段唯一成熟對膽結石的療法是外科手術去除。
膽囊切除後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有患者為了不切除膽囊,輕信網上甚至不少庸醫的所謂排石療法。
如果結石可以通過自身機能排出,已經自動排出,使用排石方法極可能導致結石卡死。
如果卡死在膽囊和膽總管接口處,引起劇烈疼痛會比膽結石發作高3個數量級(使用嗎啡或者杜冷丁之後感覺比膽結石發作還疼,並且麻醉藥物療效只能維持10分鐘)。
如果卡死在膽總管與胰管接口以上,會導致機體停止循環,黃疸,肝功能受影響,不能吃飯喝水,全身瘙癢。
如果卡死在胰腺和膽管接口下方,導致胰腺分泌受阻,胰腺液是為了消化蛋白質,因為其分泌受阻,其會消化胰腺本身,引起極其嚴重的胰腺炎並可能危及生命。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現階段醫患關係非常緊張,醫生為了免擔責任,往往給出模稜兩可的說法,讓患者自己決定。如果發作較為頻繁(一年大於一次)或者發作超過三次,手術是需要的。也親眼所見有患者從來沒發作過,第一次進醫院是膽結石誘發膽囊癌。並且根據美國研究結果(gallstone reccurance rate),膽結石長得越大,復發概率就越高。請儘早下定決心治療。
手術後不能保證毫無後遺症,為了避免起見,宜在病情或併發症尚未嚴重之前進行手術。
手術後的復發以膽紅質石居多,膽固醇石較少。為了防止復發,一定得將膽石完全去除;可在手術進行的同時,施行膽管直接造影法,以免留下膽石。
膽囊的切除對患者生活沒多大妨礙,所以只要手術後未留下障礙便可延長壽命。
膽石疝痛發作中及發作後不久,出現黃疸與發高燒時,應保持安靜,注意飲食。避免刺激物、脂肪、不消化物的食用。且在發作後的數日內,多加休息。
若在發作之外的時間內沐浴,對身體並無妨礙。只能做某種程度的運動,但諸如高爾夫球、棒球、柔道等需急速扭轉腹部之運動,宜儘量避免。
有膽石的女性如果妊娠,只會在生產後發作。但很意外地,許多女性卻安然地度過,所以不必過於憂慮。
若手術後兩個月不出現症狀,即可過正常的生活。
攝取過量脂肪、暴食暴飲,生活不規律、便秘、操勞過度等是產生膽石的誘因。常年坐着工作或有束腹習慣的人,其體內膽汁的流動會變差,最後形成膽石。最好經常伸展四肢,做做運動,減輕腹部的負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