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社會心理學概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聚光燈效應[1](英語:Spotlight effect)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概念,用來指人們認為自己很受其他人所留意著,高估自身言行舉止受他人關注的程度[2]:934-6[3][4]:34。每當我們出現不好的狀況時,這個效應會變得更明顯[5]。不少社會心理學家都提議人們要小心這個效應,去減少因為這個想法對社交的影響[6]。季洛維奇和佐夫斯基提出這個「聚光燈效應」心理學名詞[7]。任何歲數的人都會受到這個效應所影響,但是年輕人就比較易[2]:936。最早在1999年,這個效應出現於期刊《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中。雖然這個現象在99年賦予了正式的名稱,但一早就用不同學者研究過這個情況。透過將不同類似的現象,季洛維奇和佐夫斯基統一稱為「聚光燈」[7]。這個現象就像現實中,剛理完髮的人會很怕被其他人留意自己。人們經常過於擔心自己的缺點會被人留意得到、自己的細少的出錯會帶來別人的負面評價,但現實不然[8]:221,反因為這個心中以為給人的印象影響到自信心[9]:40。
在社會判斷中,尷尬會帶來聚光燈效應。心理學家季洛維奇及其同事,嘗試提出可以有甚麼因素會增加聚光燈效應。在了一個實驗[8],康奈爾大學的學生受指示穿上了印着明星圖片的T裇,然後進入教室,坐下來完成一些不相關的問卷。穿T裇的大學生事先估計會有大約一半的同學注意到他的T裇。但是,最後的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這一點。另外,感到尷尬的時機也會影響聚光燈效應的強度。當學生穿完就即時去課室當眾感到難堪,聚光燈效應效果最大[8]。雖然都在穿上同一件裇衫,但另一組學生穿好再等15分鐘才去課室,量度出的聚光燈效應效果卻少很多[8]:218。另外,個人對於自己在團體中的影響力都會聚光燈效應的情況。人們通常會高估自己會打擾到周圍的人,以為別人都是這樣認為[10]。
百分比 | 統計結果 |
---|---|
估計 | |
實際 |
聚光燈效應也能引伸解釋不同心理現象。其中錨定效應,指人們會用自己心裏有壓力的感覺加自我概念作為作為一個定錨[11]。但事實上他人不能讀心,得知這些內在感覺。與穿上T裇就即去課室的學生,等了一段時間的另一組學生的初始壓力比較低,因而估計有較少會留意到自己的人[9]:41。有文獻提出一些社交恐懼的人可能因為這些情緒定錨,不能將專注力從自己抽離了出來,回到社交場合中[12]。
錯誤共識效應指人們以為別人會有相同的想法,並因為這個讚同的錯覺增加自信心。而錯誤獨特效應則指人們以為自己很獨特而事實不是。兩個錯誤認知皆能套用在聚光燈效應[12][13]:150。
自己為目標偏向(英語:self-as-target bias)指的是有事情特別針對自己而來的想法。例如一個學生一開始就有作業遲交了,再加上沒有在上堂前好好備課,開始擔心起來,覺得老師會請自己回答問題[14][15]。
被洞悉錯覺(英語:Illusion of transparency)指人們以為其他人就像透視眼,會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16]。而類似的錯覺是不相稱直覺錯覺(英語:Illusion of asymmetric insight)則指人們以為自己會知道別人心中的想法[12],多過別人明白他們自己。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