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加勒比海上的島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基茨和尼維斯(英語:Saint Kitts and Nevis,i/-ˈkɪts ... ˈniːvɪs/),官方名稱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英語:Federation of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5]),是一個由聖基茨島和尼維斯島組成的島嶼國家。它擁有261平方公里的領土和大約48,000名居民,是西半球面積和人口數皆最小的主權國家,也是全球最小的主權聯邦。[6]該國是英聯邦王國的成員,查理斯三世為其君主和國家元首。[6][7]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2月23日) |
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 Federation of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英語) | |
---|---|
格言:Country Above Self (英語) 「國家高於個人」 | |
國歌:《哦,美麗之地!》 《O Land of Beauty!》 皇室頌歌:《天佑吾皇》 《God Save The King》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巴斯特爾 |
官方語言 | 英語 |
官方文字 | 英語 |
族群 | 非裔黑人 |
宗教 | 基督新教 |
政治體制 | 聯邦制 議會民主制 |
政府 | 君主立憲制 |
• 國王 | 查理斯三世 |
• 總督 | 瑪西拉·賴伯德 |
• 總理 | 特倫斯·德魯 |
面積 | |
• 總計 | 261[1]平方公里(第190名) |
人口 | |
• 2018年估計 | 53,094[1](第187名) |
• 密度 | 163.59/平方公里(第47名)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6.09億美元[2](第175名) |
• 人均 | 27,608美元[2](第50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1.14億美元[2](第175名) |
• 人均 | 19,117美元[2](第41名) |
貨幣 | 東加勒比元(XCD) |
時區 | UTC-4 |
行駛方位 | 靠左行駛 |
電話區號 | +1-869 |
ISO 3166碼 | KNA |
中央銀行 | 東加勒比中央銀行 |
人類發展指數 | ▼0.777[4](第73名) |
海岸線 | 135公里 |
互聯網頂級域 | .kn |
該國首都為巴斯特爾,位於面積較大的聖基茨島。面積較小的尼維斯島位於聖基茨島東南方約3公里處,橫跨一條名為 The Narrows 的淺海峽。[6]
英國屬地安圭拉在歷史上也是這個聯盟的一部分,當時統稱為聖基茨-尼維斯-安圭拉。[6]
聖基茨島是英國和法國第一個加勒比海殖民地的所在地,因此也被稱為「西印度群島的母殖民地」(英語:The Mother Colony of the West Indies)。[8]
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的英語名稱中,「Federation of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也稱「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9]。
聖基茨和尼維斯原本的住民為加勒比人(Caribs)。1493年哥倫布在他的第二次航海中登上聖克里斯多福島(聖基茨島),並且以自己的守護聖人聖克里斯多福(西班牙語:San Cristóbal,英語:St. Christopher)命名該島。哥倫布也在同一次的航海中發現比較小的尼維斯島,其命名則是源自西班牙文裏的「雪」(Nieves),因為哥倫布認為該島狀似一座山頂頂着皚皚白雪的山頭。然而,哥倫布雖然發現了這兩座島,但它們一直到1623年至1624年間,才開始有首批歐洲殖民者前來。英國人首先抵達,其次是法國人,英國人佔領聖克里斯多福島後將其名稱簡化為聖基茨(St. Kitts,Kitts是Christopher的簡略稱法),建立起加勒比海地區第一個英國殖民地,並且以該島作為跳板,繼續擴張該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版圖。
隨後兩島一同被併入英屬背風群島,而英屬背風群島則於1958年被併入西印度群島聯邦,該聯邦於1962年解散,兩島與安圭拉組成單一海外領土—聖基茨-尼維斯-安圭拉,直至於1983年9月19日聖基茨和尼維斯正式脫離英國獨立,並於同月23日加入聯合國;由於安圭拉人不願與兩島同屬一個政治實體而落實分治,聖基茨-尼維斯-安圭拉解散,聖基茨和尼維斯脫離英國獨立,但仍奉英國君主至今,安圭拉則繼續成為英國海外領土。
如同許多英聯邦國家,聖基茨和尼維斯以國王查理斯三世為國家的名義元首,並由國王根據聖基茨和尼維斯議會決選總督瑪西拉·賴伯德代表他,但一般不行使實權。
該國實行議會制,由國民議會多數黨領導人出任總理,而現任總理為特倫斯·德魯,由中間偏左的聖基茨和尼維斯工黨在該國2022年國會大選中獲勝,遂成為聖基茨和尼維斯獨立之後的第四任總理。
聖基茨和尼維斯全國共劃分為14個教區(Parishes),其中9個在聖基茨島,5個在尼維斯島。首都巴斯特爾位於聖基茨島南部沿海。
聖基茨和尼維斯主張在互相尊重主權、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基礎上,擴大與世界各國的關係,抵制「任何大國對小國的操縱和脅迫」。
聖基茨和尼維斯是加勒比共同體、東加勒比國家組織、英聯邦等國際組織的一員。重視加勒比地區一體化,支持東加勒比地區合作。
聖基茨和尼維斯是現時少數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兩國在1983年9月29日建交,互設大使館。
聖基茨和尼維斯政府為使經濟多樣化,重視發展輕工業和旅遊業。直到20世紀70年代,製糖業一直是聖基斯杜化及尼維斯經濟的支柱[10]。然而反覆虧損以致許多糖廠關閉,而服務於在地製糖業的專用鐵路也因此轉型為觀光鐵路[11][12]。如今旅遊業、離岸銀行業務和製造業日益重要。聖國擁有東加勒比地區最大的電子組裝業。尼維斯島正在發展小型的離岸金融業,約有15,000家從事離岸金融業的國際公司,但聯邦政府與該島對離岸金融業的控制權有所爭議。
2016年,聖基茨和尼維斯工業所帶來的總收入達到2,700萬美元。主要為物品加工、軋棉、電子元件、食品生產等產業。
2016年,農業帶來的總收入達到1,800萬美元。農業以種植甘蔗和棉花為主。其它農產品有椰子、香蕉等。從事農業人口佔所有勞動力的13.4%(2016年)。尼維斯島的農業規模小,主要生產海島棉、水果、蔬菜和牲畜,供自用。
2016年,聖基茨和尼維斯的旅遊收入為6,720萬美元。同年共接待遊客近40萬人次。遊客主要來自美國、歐、加拿大。 旅遊業是聖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部門,每年以18%的速度成長,是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產業、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著名國家景點有硫磺石山要塞國家公園、威爾斯王子城堡、海國風光等。
聖基茨和尼維斯的兩個主要島嶼均為火山島,島上中部地區叢林密佈,有數條河流自此發源流向大海,人跡罕至,居民多居住於沿海地區。聖基茨和尼維斯(Federation of St. Christopher and Nevis 或St. Kitts and Nevis)係由聖啟茨及尼維斯二島構成一個國家,位於西印度群島背風群島(Leeward Islands)西北部,東鄰安提瓜暨巴布達(Antigua & Babuda),北接荷屬聖尤斯特歇斯(Sint Eustatius)。
52,715人(2017年)。黑人佔94%,另有少量英國人、葡萄牙人和黎巴嫩人。英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為英國聖公會教徒,也有新教徒和天主教徒。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