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聯豫(1858年—1915年後?),字建侯,王氏,內務府漢軍正白旗人(家族屬內務府正白旗漢姓滿洲旗人)。是清朝的最後一任駐藏大臣。
景山官學生,同治九年捐監生。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以浙江候補同知任駐法國使館隨員三年,受嘉獎。二十一年,以知府銜赴江南處理對外交涉事務。二十八年,河南道監察御史。三十年,任四川雅州府(今雅安市)知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授副都統銜,派為駐藏幫辦大臣(前任鳳全,殉難)。三十二年(1906年),接替有泰為駐藏大臣,張蔭棠同時被任命為駐藏幫辦大臣。聯豫在張蔭棠整頓藏務的基礎上繼續推行新政,旨在加強對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治理。宣統元年,朝廷電寄聯豫,「該大臣駐藏日久。情形熟悉。辦理尚稱妥協。現在藏務重要。亟宜及時籌畫。以維大局。遇有緊要事件。盡可隨時奏明請旨」(據《清實錄宣統朝政紀》)。宣統二年(1910年),鍾穎統帥二千餘名川軍抵藏,十三世達賴喇嘛逃往英屬印度,聯豫奏報朝廷,褫奪了達賴喇嘛的名號和部分官員的官階品第。與此同時聯豫起用左參贊羅長裿,在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川軍的配合下率軍攻佔波密,消滅了波密土王,並試圖進一步改土歸流。但隨後辛亥革命爆發,駐拉薩清軍發生動亂,發展成為第一次驅漢事件,聯豫於次年(1912年)離開西藏經印度回到漢地,清朝駐藏大臣制度終結。聯豫在駐藏大臣任上達六年。
1912年春,聯豫家眷隨前末任成都將軍玉昆(字石軒,光緒二十八年涼州副都統(參見涼州將軍))從四川回京,在夔州府被扣留,胞兄聯震(字旉青)呈文時國務院總理請予釋放,後被釋[1]。
有現代版《聯豫駐藏奏稿》(1979)。與內務府正黃旗滿洲、光緒五年(1879)己卯科舉人葉赫顏札氏毓俊(字贊臣)相唱和;聯豫出使歐洲時,毓俊贈詩《送王建侯司馬(聯豫)使泰西》(載毓俊《友松吟館詩鈔》)。
王氏家族乃清內務府皇商世家,其家族早期成員多亦官亦商[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