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愛德華·蘭納-瓊斯爵士,KBE,FRS(英語:Sir John Edward Lennard-Jones,1894年10月27日—1954年11月1日),英國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他被認為是計算化學和理論化學的先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1]。
生平簡介
蘭納-瓊斯本姓瓊斯(Jones),1894年生於10月27日生於利,1915年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獲數學一等榮譽學位[5]。1915年-1918年,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英國皇家飛行隊。戰後繼續就讀於曼徹斯特大學,1922年獲理學博士學位。1922-1924年間,他在拉爾夫·福勒指導下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攻讀第二博士學位。1925年,他與嘉芙蓮·瑪麗·蘭納(Kathleen Mary Lennard)結婚,並在婚後將妻子的姓氏冠於本姓之前,改姓蘭納-瓊斯(Lennard-Jones);後與妻子育有一子一女。
1925年-1932年,蘭納-瓊斯於布里斯托大學任理論物理學教授,1930年起任布里斯托大學理學院院長。1932年起,蘭納-瓊斯供職於劍橋大學,任理論化學教授,建立了劍橋大學化學實驗室的理論化學研究梯隊,並於1937年任劍橋大學數學實驗室(後組建為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首任主任。在劍橋期間,他還於193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蘭納-瓊斯於1939年借調至英國供應部工作,組建了彈道學計算數學家團隊,並自1942年起先後擔任英國供應部、科學工業研究部科學顧問等職。
1946年,戰爭結束後,蘭納-瓊斯返回劍橋大學工作,並於同年獲封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勛位(KBE)。1948-1950年,蘭納-瓊斯任英國法拉第學會主席。1953年,蘭納-瓊斯因將量子力學應用於化合價理論和化合物結構分析獲頒戴維獎章。同年,他離開劍橋,轉任北斯塔福德郡大學學院(今基爾大學)校長。1954年,獲牛津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1日,蘭納-瓊斯於特倫特河畔斯托克逝世,終年60歲[5]。
學術成就
蘭納-瓊斯一生的學術著述不多,但頗具影響力。他在原子分子結構、化學鍵理論、液體性質、表面催化等方面有重要建樹,並在理論化學和量子化學方面做了開創性工作[6][7][8][9][10][11][12]。
蘭納-瓊斯最廣為人知的兩項成果均發表在供職於布里斯托期間。1929年,他在論文中首次提出用原子軌道線性組合(LCAO)方法求解分子軌道[8];1931年,他提出了適用於惰性氣體原子之間的描述分子間色散能和排斥能與作用距離的近似數值模型,即蘭納-瓊斯勢[9]。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