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觸小泡

突觸前神經末梢的分泌細胞器,通常直徑為50納米; 聚集在高濃度的神經遞質中,並通過與突觸前質膜的“活性區”融合而分泌到突觸間隙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突触小泡

神經元中,突觸囊泡(英語:synaptic vesicle)或稱神經遞質囊泡(英語:neurotransmitter vesicle)負責儲存在突觸釋放的各種神經遞質。釋放受電壓依賴性鈣離子通道的調節。囊泡對於在神經元之間傳播神經衝動是必不可少的,並由細胞不斷地再生。軸突中容納囊泡群的區域是軸突末梢或終端棒頭(英語:terminal bouton)。在0.2 Hz的刺激下十分鐘內,每個棒頭最多可以釋放130個囊泡。在人腦的視覺皮層中,突觸小泡的平均直徑為39.5奈米,標準偏差為5.1奈米。[1]

快速預覽 突觸小泡, 基本資訊 ...
突觸小泡
Thumb
圖中標為藍色的小泡為突觸小泡
基本資訊
系統神經系統
標識字符
拉丁文vesicula synaptica
MeSHD013572
THH2.00.06.2.00004
解剖學術語
關閉

功能

突觸小泡是由神經元細胞體中的高爾基體生成的,之後通過微管網絡運輸至軸突末梢[2]。當電信號傳導至突觸末端時,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激活,細胞膜外的鈣離子流入突觸末端,促使突觸小泡與細胞膜融合,釋放神經遞質[3][4]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