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秘魯文化主要來源於印第安和西班牙傳統,[1]但也被非洲、亞洲和歐洲族群影響。秘魯早期的藝術可追溯至前印加文明的陶器、紡織品、首飾和雕塑。印加人維持了這些工藝的製作,並在建築等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其中包括馬丘比丘古城的興建。巴洛克藝術是殖民時期的主要藝術,但在一定程度受到當地傳統的影響。[2]這時宗教事物是藝術作品的主要描繪對象,當時大量興建的教堂和庫斯科畫派就是當中的代表。[3]獨立後秘魯藝術的發展停滯,直至20世紀初期印第安主義運動的興起。[4]自從1950年代,秘魯藝術傾向折衷,且受到外國和當地潮流的衝擊。[5]
秘魯是聞名世界的古印加文化發祥地,文化事務原由秘魯國家文化局負責,2010年7月14日,秘魯國會通法案過設立文化部,負責管理國家博物館、廣播電視局以及國家文化研究所等機構。秘魯首位文化部長,着名的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胡安·馬丁·奧西奧在9月4日宣誓就職。[6]
秘魯文學則起源於前哥倫布時期的口述傳統。西班牙人在16世紀引入文字,殖民時期文學體裁有編年史和宗教文學。獨立後,風俗主義和浪漫主義成為主要的文學流派,代表作家有里卡多·帕爾馬。[7]20世紀初期印第安主義運動造就了西羅·阿萊格里亞、[8]何塞·馬里亞·阿格達斯、[9]和塞薩爾·巴列霍等作家。[10]20世紀中期在拉丁美洲文學爆炸代表作家之一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等人影響下,秘魯文學變得更廣為人知。[11]
秘魯菜餚混合了印第安和西班牙特色,也受到非洲、阿拉伯、意大利、中國和日本等地的煮食方法的影響。[12]著名菜式包括「anticuchos」、「檸汁醃魚生」、「humita」和「pachamanca」。秘魯豐富的氣候特徵為當地提供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作煮食用途。[13]最近,秘魯菜餚因為其使用材料和煮食方法的多樣式獲得稱譽。[14]
秘魯音樂源於印第安、西班牙和非洲傳統。[15]西班牙人到達之前,不同宗教有不同的音樂表現方式,吹管樂器「quena」和敲擊樂器「tinya」都比較常見。[16]西班牙人引入了新型樂器如結他和豎琴,之後又發展出傳統樂器與新型樂器的混合體如「charango」。[17]非洲傳統對秘魯音樂的貢獻包括節奏以及敲擊樂器「cajón」的引入。[18]秘魯傳統舞蹈有「marinera」、「tondero」、「danza de tijeras」和「huayno」。[1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