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魚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印度尼西亞至太平洋所羅門群島、向北至菲律賓和琉球群島、西沙群島、聖誕島、馬來西亞、日本、台灣、越南、印尼、澳洲、關島、馬紹爾群島、羅得豪島、密克羅尼西亞、帕勞、東加等海域。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安汶島。[2]
水深3至15公尺。
本魚體橢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14枚,軟條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6枚;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鈍長形;腹鰭鈍形;尾鰭圓形。體前半部呈淡褐色,後半部暗褐色,頭部及體側無橫紋。背鰭、臀鰭鰭條部及尾鰭邊緣有藍緣[3]。眼睛、鰓蓋邊緣及胸鰭基底處有橙色分佈。幼魚無明顯藍緣,長大後才變得鮮明。體長可達15公分。
棲息在珊瑚礁平台上,因其體色較暗淡,少人捕抓故頗常見。屬雜食性,以藻類、珊瑚蟲及附着生物為食,該物種會性轉變,當群體中無雄魚時,其中一隻雌性會改變性別[4]。
雖無亮麗色彩,但仍可作為觀賞魚,較少人食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