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中,白洞(英語:White hole),是一種理論推測出來的時空區域,物質與光線無法進入這個區域中,但是可以從這個區域中向外放射。白洞的性質與黑洞相反,光與物質可以進入黑洞中,但是無法從黑洞中離開。這個白洞存在的理論最早是由伊戈爾·德米特里耶維奇·諾維科夫在1964年根據對史瓦西解的計算,而提出這個假設,並由尼古拉·卡爾達肖夫發展理論。目前已經有許多證據顯示黑洞存在,到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白洞存在,因此白洞仍然只是一種由理論推導而出的假想星體。白洞的存在也違反熱力學定理,因為熱力學認為不是保持不變就是增加,但白洞會使熵減少。於201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認為宇宙形成最初的大爆炸是短暫噴發的白洞[1]。在論文中,作者還認為白洞理論可以解釋2006年發現的伽瑪射線暴——GRB 060614[2]。假設黑洞和白洞彼此連接,在其中連接的通道叫蟲洞,這成為許多科幻小說的主題。

概述

起源

Thumb
最大擴展黑洞時空結構圖。 水平方向是空間,垂直方向是時間。

大霹靂/超大質量白洞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