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4年5月20日) |
痤瘡 | |
---|---|
又稱 | 尋常性痤瘡 又稱青春痘 |
一名18歲青春期男性的尋常性痤瘡 | |
症狀 | 黑頭、白頭、疙瘩、油性皮膚、留疤[1][2] |
併發症 | 焦慮[3][4] |
起病年齡 | 青春期[5] |
類型 | sebaceous gland disease[*]、疾病 |
風險因素 | 遺傳學[2] |
鑑別診斷 | 毛囊炎、酒槽鼻、化膿性汗腺炎、痱子[6] |
治療 | 改變生活方式、藥物、醫療程序[7][8] |
藥物 | 壬二酸、過氧化苯甲酰、水楊酸、抗生素、口服避孕藥、異維A酸[8] |
盛行率 | 6.33億(2015)[9]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皮膚病學 |
ICD-11 | ED80 |
ICD-10 | L70 |
ICD-9-CM | 706.0 |
OMIM | 604324 |
DiseasesDB | 10765 |
MedlinePlus | 000873 |
eMedicine | 1069804 |
粉刺(comedo)是痤瘡的前身,當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13]引起粉刺的毛囊感染,則稱為痤瘡。
80%的病例中認為遺傳因素是主要病因[2] 。飲食和吸煙的作用尚不清楚,皮膚是否乾淨、是否暴露在陽光下與痤瘡的形成無關[2][14][15]。在青春期,痤瘡通常都是由睪固酮的增加引起[5] 。目前發現痤瘡均有痤瘡丙酸桿菌感染[5]。
一般痤瘡的形成,有以下幾個因素,但最終原因都是皮脂分泌過多和堵塞引起的:
痤瘡有許多治療方法可供選擇,包括改變生活方式、藥物和醫療程序。少吃食糖等單醣可能會對病情有所幫助[7]。外敷壬二酸、過氧化苯甲酰和水楊酸是常用的治療手段[8]。抗生素和維生素A酸可用於口服治療痤瘡[8]。
然而,抗生素治療可能會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19]。若干種避孕藥對女性的痤瘡有治療效果[8]。由於口服維生素A酸會有較大的副作用,因此只建議嚴重的痤瘡患者使用[8]。醫療界的一些人士倡導儘早積極地治療,以減輕痤瘡對患者的長遠影響[4]。
以抗生素來殺死皮脂腺中的痤瘡丙酸桿菌,使其無法分解三酸甘油脂成脂肪酸,進而減少發炎反應。第一線通常使用四環素類抗生素(例如:四環黴素, 去氧羥四環素, 米諾環素),如產生抗藥性則使用第二線克林黴素(Clindamycin)類,再有抗藥性則使用第三線磺胺(Baktar)類藥物。
異維A酸(Isotretinoin)可以促使皮脂腺萎縮,從最根本治療痤瘡。並且有殺菌、抗發炎等效果。不過皮脂腺萎縮屬於不可逆的過程,故雖然效果最強,但屬最後一線療法,非不得已不輕易使用。
病灶內糖皮質激素(Intralesional Glucocorticoids,俗稱「痘痘針」),屬於類固醇類藥物。直接注射病灶處,可以快速緩解患處的發炎反應。
據估計,2015年,痤瘡在全球範圍內影響6.33億人,成為了全球第八大常見疾病[9][20]。痤瘡常發生於青少年時期,約80–90%西方世界的青少年患有痤瘡[21][22][23]。在鄉下患痤瘡的比例則較低[23][24]。兒童和成人在青春期前後都有可能患病[25]。雖然成人罹患痤瘡不太常見,但患者中近半數直至20歲或30歲都還持續發生痤瘡,有一少部分人甚至到40歲都還為此感到困擾[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