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鏘(1517年—1609年),廷鳴,號松坡,南京池州府石埭縣(今安徽省石台縣廣陽鎮)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甲辰進士,萬曆年間累官戶部尚書恭介

快速預覽 畢鏘, 籍貫 ...
畢鏘
大明太子少保戶部尚書
籍貫直隸池州府石埭縣
字號字廷鳴,號松坡
諡號恭介
出生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五月初五日
逝世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
出身
  •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舉人
  •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進士出身
關閉

生平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甲辰科進士[1][2],授刑部主事,升郎中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出為浙江提學副使[3],調任廣西右參政[4]。嘉靖四十年(1561年),升任廣西按察使[5],同年改任浙江布政使[6]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再調湖廣左布政使[7]

隆慶元年(1567年),召為太僕寺卿[7],未赴任,改任應天府[8]海瑞巡撫江南,發送公文到應天府,將應天官員視為下屬,畢鏘拒不接受。海瑞考核畢鏘的政績,反而相處友善。歷升南京戶部右侍郎,負責糧食儲備。隆慶六年,入朝擔任刑部右侍郎[9]萬曆二年(1574年),改任戶部侍郎,統轄倉場[9]。晉升為南京戶部尚書,告病歸。後出任南京工部尚書,改任吏部[10]萬曆十三年,召任北京戶部尚書[11]。其所奏多切中要害。神宗身邊的寵幸之人從中阻撓,沒有能全部施行。畢鏘則以年老為由請辭獲准[12]。神宗准許他乘驛車回鄉[13]

畢鏘遇事嚴守公正,享有眾望。八十歲時,明神宗派人問候,加封太子少保。後又兩次派人慰問。其孫畢汝楩攜帶奏表入朝答謝,神宗下詔收他為太學生。畢鏘九十三歲去世。贈太子太保[14]恭介[15]

家族

曾祖畢庚生;祖父畢貴;父畢永高。前母萬氏;崔氏;繼母孫氏[16]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二十》,出自《明史

參考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