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婭·安傑盧(英語:Maya Angelou發音: /ˈm.ə ˈænəl/[1][2],原名Marguerite Ann Johnson;1928年4月4日—2014年5月28日),是一位美國作家詩人。她已出版了六本自傳,五本散文,數部詩集,並為許多戲劇,電影和電視節目跨度當過編劇,其寫作生涯超過50年。她已經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和超過30個榮譽博士學位。最出名的是她的系列自傳,敘述她的童年和成年早期的經驗。

快速預覽 Maya Angelou, 出生 ...
Maya Angelou
Thumb
2013
出生Marguerite Ann Johnson
1928年4月4日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
逝世2014年5月28日(2014歲—05—28)(86歲)
 美國溫斯頓-塞勒姆
職業詩人,民權活動家,舞者,電影製作,電視製片人,編劇,導演,作家,演員,教授
語言英語
民族非裔美國人
創作時期1969年–2014年
體裁自傳
文學運動民權
代表作我知道籠中的鳥兒緣何歌唱英語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以我之名相聚》(Gather Together in My Name
受影響於查爾斯·狄更斯威廉·莎士比亞愛倫·坡道格拉斯·約翰遜詹姆斯·韋爾登·約翰遜弗朗西絲·哈珀英語Frances Harper安妮·斯賓塞英語Anne Spencer傑西·雷蒙德·福塞特詹姆斯·鮑德溫
官方網站
www.mayaangelou.com
關閉

2014年5月28日,她平靜地病逝於自宅。[3]

生平

早年

安傑盧的出生名為瑪格麗特·安妮·約翰遜(Marguerite Annie Johnson)[4],出生地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她是看門人和海軍營養師貝利·約翰遜(Bailey Johnson)及護士和售卡人薇薇安·約翰遜(Vivian (Baxter) Johnson)的第二個孩子[5][note 1]。長她一歲的哥哥名為小貝利(Bailey Jr.),後者將安傑盧暱稱為「馬婭」(Maya),這個暱稱來自「My」(我的)或「Mya Sister」(馬婭妹妹)[6]。3歲時其父母「災難性的婚姻」走向了終結[7]。她與哥哥被父親由火車送到阿肯色州的小鎮斯坦普斯跟隨祖母安妮·亨德森(Annie Henderson)生活。雖然遭遇了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8],但因為經營銷售生活必需品的雜貨店的緣故,她的祖母實際上相對很富裕。馬婭·安傑盧說她的祖母「做了很精明而誠實的投資」[5][note 2]

了解她一生的同時你就會經不住想自己一生究竟做了些什麼,並經不住慶幸自己沒有遭受她哪怕一半的不幸。[note 3]
衛報》寫手Gary Younge,2009年

。四年之後,其父突然回到斯坦普斯[10],並將兄妹幾人重新安排到聖路易斯的母親身邊生活。八歲時遭到性虐待並被她母親的男朋友弗里曼(Freeman)強姦。她將此事告訴了她的哥哥,後來全家都知道了此事。弗里曼因而被逮捕,但是只囚禁了一天便被放出。四天之後被人謀殺,兇手可能是安傑盧的叔伯之類[11]。在那之後安傑盧突然失聲五年[12]。安傑盧回憶此事時說道:「我曾認為,是我的聲音殺死了他。我殺死了他,因為我說出了他的名字。之後我想我不可以再說話了,因為我的聲音會殺死人」[note 4][13]。根據安傑盧的傳記作家瑪西亞·安·吉萊斯皮(Marcia Ann Gillespie)和其同事所述,正是在這一時期安傑盧發展出了驚人的記憶力、閱讀書籍的習慣及觀察世界的能力[14]

在弗里曼死後不久,安傑盧和他的哥哥被送回祖母身邊[15]。安傑盧依賴她家人的朋友、教師貝莎·弗勞爾斯女士(Mrs. Bertha Flowers),並相信她可以幫助自己重新開口說話。貝莎向安傑盧介紹了查理斯·狄更斯威廉·莎士比亞愛倫·坡道格拉斯·約翰遜詹姆斯·韋爾登·約翰遜及女藝術家弗朗西絲·哈珀安·斯賓塞傑西·福塞特的作品,他們影響了安傑盧的一生[16][17][18]。14歲時再次和哥哥搬去和母親一起居住,後來一家搬到了奧克蘭。而後的二戰期間,安傑盧進入加利福尼亞勞動學校,畢業前成為了三藩市的第一位有軌電車售票員 [19]。畢業後三週,她生下了兒子克萊德(Clyde),後來克萊德改名為蓋伊·約翰遜(Guy Johnson)[20][21]

安傑盧的第二部自傳《以我之名相聚》(1974)記述了她17至19歲的生活,描繪了一個單身母親社會地位下降並遭受貧困與犯罪之擾[22]。她曾做過老鴇一類的工作[23],為了撫養自己的兒子換了許多工作和城市[24]

1951–61的職業生涯

Thumb
安傑盧的第一張專輯《卡利普索女士》(1957),出版原因可能是她夜總會演藝生涯的成功

1951年,安傑盧嫁給了希臘人電工、前海員和有志成為音樂家的托什·安傑盧斯(Tosh Angelos),但當時因為跨種族婚姻而受到母親的非難[25][26][note 5]。在一時期接受現代舞培訓、結識了舞蹈家阿爾文·艾利露絲·貝克福德。安傑盧和艾利組成了一支名為「艾爾和麗塔」(Al and Rita)的舞蹈隊,在三藩市黑人社會中表演,但從未獲得成功[28]。她隨後與丈夫及兒子一起搬到了紐約市,並師從特立尼達舞蹈家珀爾·普利莫斯學習非洲舞,一年後回到三藩市[29]

1954年她與安傑盧斯離婚,並開始在紫洋蔥等三藩市周邊夜總會擔任職業舞者[30]。最初使用「瑪格麗特·約翰遜」或「麗塔」等名字表演,但後來遵從經理人的強烈意見而改藝名為「瑪雅·安傑盧」(Maya Angelou)[31],她抓住了卡利普索音樂舞蹈的精髓。1954年至1955年間在歐洲巡迴表演歌劇《波吉與貝絲》,並開始學習所到各國的語言,數年間便精於數國語言了[32]。1957年,隨着自己舞蹈事業的成功,安傑盧出版了第一張專輯《卡利普索女士》,此專輯在1966年以CD的形式再發行[28][33][34]。她出現在了非百老匯戲劇界評論上,並出演了電影《卡利普索熱潮》(Calypso Heat Wave),片中安傑盧表演自己創作的作品[33][note 6][note 7]

1959年安傑盧遇到了小說家詹姆斯·O·基倫斯,受後者鼓勵,前往紐約市進行寫作。她加入了哈萊姆作家協會,結識了許多著名非洲裔美國作家,例如約翰·亨里克·克拉克羅莎·蓋伊葆拉·馬歇爾朱利安·梅菲爾德,並第一次出版了作品[36]。1960年,在結識人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並傾聽其演講後,她和基倫斯組織了「Cabaret for Freedom」[37]以支持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同時安傑盧也被該會議任命為北方協調員。安傑盧為民權運動籌措資金,成為了很有影響力的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領導者之一[38]。她開始了卡斯特羅式的及反種族隔離的激進運動[39]

1961年之後

1960年,她與南非民權領袖梅克一起到埃及開羅生活,在那裏擔任英文周刊《阿拉伯觀察家》的編輯。後來她還在加納生活了幾年,在加納大學音樂和戲劇學院擔任教學和管理工作。

1964年,為了幫助民權領袖麥坎·X建立新組織,安傑盧回到美國,不久馬爾科姆被暗殺。從此,她成為了民權運動的積極分子,並與馬丁·路德·金有過密切合作。

1969年,安傑盧完成了自傳性質的作品《我知道籠中的鳥兒緣何歌唱》。第二年,該作品一經出版即贏得了公眾和批評家的好評。

1998年,安傑盧入選全美婦女名人堂;2000年獲得「美國國家藝術勳章」;2008年獲得「林肯勳章」;2011年,獲得「總統自由勳章」。[40]

作品

自傳六部曲,包括《我知道籠中的鳥兒緣何歌唱》(1969)、《以我之名相聚》(Gather Together in My Name,1974)、《唱啊,跳啊,就像過聖誕一樣快樂》(Singin' and Swingin' and Getting Merry Like Christmas,1976)、《女人心語》(The Heart of a Woman,1981)、《上帝的孩子都需要旅遊鞋》(All God's Children Need Traveling Shoes,1986)和《歌聲飛入雲霄》(A Song Flung Up To Heaven,2002)。

註釋

引用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