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莉·弗朗西絲·里昂(英語:Mary Frances Lyon,1925年5月15日—2014年12月25日),英國遺傳學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與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主要的研究對象,是輻射等因子對遺傳學突變的影響以及應用。她在1961年對X染色體的失活提出描述,以里昂假說解釋為何哺乳動物會擁有失去活性的X染色體,此現象也以她為名,稱為「里昂化作用」(Lyonization)。
童年及求學
瑪莉·里昂在1925年5月15日出生於英國的諾里奇,父母是公務員及學校老師。
瑪莉·里昂在伯明翰的文法學校求學,在二次大戰時,瑪莉·里昂進入劍橋大學格頓學院就讀[1],主修動物學、並攻讀生理學,有機化學及生物化學。後來瑪莉·里昂對胚胎學產生興趣,在劍橋的基因學教授羅納德·費雪門下攻讀博士學位,在唸博士時瑪莉·里昂搬到了愛丁堡。
研究
在取得博士學位後,瑪莉·里昂在愛丁堡大學加入了康拉德·哈爾·沃丁頓的團隊,這個團隊是由英國醫學研究會贊助,研究基因突變產生及輻射對基因的風險。1955年時她的團隊搬到位在哈韋爾的英國醫學研究會放射生物學中心。瑪莉·里昂發表了許多有關輻射及化學突變產生以及突變基因研究的論文,在1962至1987年間是英國醫學研究會放射生物學中心中基因部門的負責人。瑪莉·里昂已於1990年退休。
X染色體去活化
瑪莉·里昂在1961年研究輻射的潛在危害時,發現了X染色體去活化,這也是她最為大家所知的研究[1],稱為「里昂化作用」(Lyonization)。她的研究主要是針對X染色體的基因控制機制,說明為何有許多健康的婦女,其體內帶有會導致疾病的性聯基因,但卻沒有症狀。像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就是一種和X染色體有關的性聯遺傳病。瑪莉·里昂也在老鼠的T複合物受體[2]以及哺乳類的基因研究上有許多貢獻。
榮譽
瑪莉·里昂是皇家學會的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國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的外國榮譽院士。在1994年獲得人類基因學的Mauro Baschirotto獎,1997年因為她提出有關哺乳類X染色體隨機性不活化的假說,獲得沃爾夫醫學獎,同年她也因為哺乳類性基因研究,獲得艾默里獎。2004年獲得出生缺陷基金會(March of Dimes)的發展生物學獎,2006獲得洛克菲勒大學的珀爾·美斯特·格林加德獎。
奬項
腳註
參考文獻
著作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