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學名: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是甲型冠狀病毒屬的一種病毒,與貓冠狀病毒、犬冠狀病毒同屬甲型冠狀病毒一型[2]。此病毒以豬為宿主,通過宿主細胞表面的丙氨酸氨肽酶(AP-N)感染,造成豬傳染性胃腸炎,症狀包括嘔吐與腹瀉等,其感染對小豬的死亡率很高。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 |
---|---|
病毒分類 ![]() | |
(未分級): | 病毒 Virus |
域: | 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 |
界: | 正核糖病毒界 Orthornavirae |
門: | 小核糖病毒門 Pisuviricota |
綱: | 小南嵌套病毒綱 Pisoniviricetes |
目: | 套式病毒目 Nidovirales |
科: | 冠狀病毒科 Coronaviridae |
屬: | 甲型冠狀病毒屬 Alphacoronavirus |
種: |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Alphacoronavirus 1
|
病毒: |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
株系[1] | |
|
基因組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甲型冠狀病毒屬,為具包膜的正鏈RNA病毒,其基因組長度約為28600nt[3],編碼冠狀病毒皆有的複製酶(1ab)、刺突蛋白(S)、外膜蛋白(sM)、膜蛋白(M)與衣殼蛋白(N)等四種結構蛋白,以及nsp3a、nsp3b與nsp7等三種輔助蛋白[1]。
感染
豬傳染性胃腸炎最早於1946年在美國被發現、描述,後來在歐洲、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世界各國皆有發生[4][5],此病毒主要在豬的小腸細胞中複製增殖,也有部分感染呼吸道細胞的能力,其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與食慾不振等,在成年豬隻中通常不會致死,但感染小豬的死亡率很高[6]。此病毒的傳染方式包括糞便造成的水平傳播與哺乳造成的垂直傳播,在冬天較常造成疫情,可能是因病毒較易在低溫、短日照的環境生存之故[5]。
相關病毒
豬呼吸道冠狀病毒(Porcin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PRCV)是TGEV病毒一刺突蛋白部分序列發生刪除的突變株系,最早於1984年在比利時被發現[4],PRCV病毒以在呼吸道中複製增殖為主,可造成豬隻輕微的呼吸道症狀[7]。有研究顯示美國的TGEV病毒有與PRCV病毒發生重組的情形[4]。
參見
- 豬冠狀病毒
-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豬急性腹瀉綜合症冠狀病毒(SADS-CoV):甲型冠狀病毒屬另外兩種造成豬隻腹瀉的病毒。
- 豬丁型冠狀病毒(PdCV):丁型冠狀病毒屬一種造成豬隻腹瀉的病毒。
- 豬凝血性腦脊髓炎病毒(PHEV):乙型冠狀病毒屬一種能感染豬的病毒。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