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材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材林,又稱烏林,是臺灣高雄市仁武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東部,北鄰仁福里,南連鳥松區夢裏里、仁武區灣區內里、考潭裏,西臨文武里,東接大樹區三和、龍目里與小坪里,面積約4.3平方公里,人口約4,700人。[1]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烏林里東半部及西半部的東側中央地帶、仁福里南部東側凸出部分。[2][3][4][5]

本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烏材林,設有烏林國小[2][3]

歷史

相傳烏材林一名源自明朝嘉靖年間,當時居住於柴山壽山的平埔族群為逃避海寇林道乾的追殺,遷徙至阿猴林(即今土地公崎一帶)。因該地丘陵遍佈烏黑色的林木,因此取名「烏材林」。根據《高雄縣誌》記載,鄭成功來台前,該地原為平埔族群的聚居地。隨着明鄭時期漢人移墾,仁武設有軍營(即今仁武營區),林姓、王姓家族陸續遷入,部分平埔族人則遷往台南或屏東(阿猴)。[1]

台灣日治初期,烏材林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烏材林庄」(舊制街庄),隸屬於觀音下里。該庄昔日北與前埔厝庄為鄰,東與大樹腳庄為鄰,南邊為小坪頂庄十九灣庄考潭庄蛇仔形庄,西邊為新庄仁武庄[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鳳山廳[6]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5月3日,該庄編入「考潭區」,隸屬於鳳山廳。[7]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考潭區改隸屬於臺南廳[8]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烏材林」大字,隸屬於高雄州高雄郡仁武庄新制街庄)。[9]1924年(大正十三年)12月25日,高雄郡廢郡,仁武庄改隸屬於鳳山郡[10]

戰後仁武庄改制為仁武鄉,隸屬於高雄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民國39年)10月1日,高、屏分治,仁武鄉仍隸屬於高雄縣。1951年(民國40年)8月,仁武鄉拆分出大社鄉,本地區仍隸屬於仁武鄉。[11]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為直轄高雄市,仁武鄉改制為仁武區,村亦改制為里。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烏材林,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2][3]

交通

市道186號是維新至大樹的道路,經過本地區的烏材林聚落。由該道路西行可前往大社區燕巢區岡山區永安區東南部等地;東行可前往大樹區,並止於檨子腳地區的省道台29線路口。[2][3][12]

區道高52-1線竹仔門至烏材林的道路,其東側端點(終點)位於本地區中部略偏東北的市道186號路口。[2][3][5]

區道高54線是烏材林至小坪頂的道路,其西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東部的市道186號路口。[2][3][5][13]

區道高55線是烏材林至新大港(實際終點在仁武區、三民區區界)的道路,其北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西南部、烏材林聚落的市道186號路口。[2][3][5]

產業

烏材林地質適合製磚,曾是南臺灣紅磚的主要生產地,全盛時期磚廠超過 20 間。[1]

信仰

1960 年代,台南後壁寮居民因來烏材林工作,帶回軍公廟王爺令旗參拜,因神威顯赫而建廟,名為「三清府」。每年神明誕辰,烏林的三座廟宇均會共同參與祝壽。[1]

學校

  • 烏林國小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