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心源(1903年—1931年12月4日),又名潘心元,字國卿,化名彭清泉湖南瀏陽豐裕山伍家渡人,中國工農紅軍將領。

Quick Facts 潘心源, 性別 ...
潘心源
性別
出生1903年
 清朝湖南省長沙府瀏陽縣豐裕山伍家渡
逝世1931年12月4日
 中華民國浙江省玉環縣九龍江
職業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政治委員
活躍時期20世紀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周坤元
親屬女兒潘俠仁
Close

生平

早年經歷

潘心源出身一個富裕家庭。1910年起,先後在瀏陽縣瓊瑞小學、北鄉卓然高級小學讀書。讀書期間參與組織「同心會」,進行反對袁世凱的宣傳。1917年小學畢業後在家務農。1921年秋,考入長沙岳雲中學讀書,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牽頭成立「瀏北新民社」,出版不定期刊物《新民》,被推為首屆主編,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92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924年,中共湘區委員會派他到瀏陽,以小學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但被當局教育部門以「不務正業」為由予以開除。隨後,潘心源返鄉開展革命工作。1925年春,同夏明翰建立了瀏陽第一個農村中共黨支部。1926年10月,主持召開瀏陽縣全體黨員代表大會,成立中共瀏陽縣委,任書記。1927年2月,組織農民武裝,建立瀏陽工農義勇隊,任黨代表[2]:8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1927年4月,潘心源作為正式代表,赴武漢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他積極支持毛澤東提出的建立農村政權和武裝農民的主張。5月,率領近萬名瀏陽農軍會攻長沙,兼任工農義勇隊第二縱隊黨代表[3]。6月,擔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農委書記。9月,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兼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黨代表。起義前夕,潘心源和毛澤東同赴銅鼓,直接指揮第三團。途中,在瀏陽張坊七溪坳遭到民團團丁扣押,潘心源與團丁周旋,使毛澤東脫險去了銅鼓;他自己被團丁押送瀏陽縣城,在押送途中設法逃脫[4]:138。秋收起義失敗後,潘心源領導成立瀏北游擊隊,並擔任中共湘東特委副書記,參與籌劃醴陵農民暴動。1928年冬,被增選為湖南省委委員、農委書記。1929年4月奉命赴莫斯科學習,但因中蘇邊境緊張,滯留上海;在此期間,以湖南省委委員名義撰寫《湘東各縣工作報告》。不久任中央巡視員,前往湘贛紅軍部隊傳達中共六大決議[5]

1930年2月,潘心源當選為紅四六軍總前委常委,不久,又代理紅三軍政委。在潘心源主持下,湘鄂贛邊特委錯殺袁文才王佐二人[6]。6月,擔任紅四軍政委、紅一軍團前敵委員會委員[7]。1931年7月下旬,返回上海,隨後以中央巡視員身份兩次赴浙南,整頓發展紅十三軍,任紅十三軍政委。同年冬,從紅二團駐地玉環苔山島赴溫州開會途中,在玉環縣九龍江被國民政府特務槍殺[8]

紀念

潘心源遇害後,中共中央發出悼念文告,並在上海龍華秘密舉行了追悼會[4]:142。潘心源遺體葬於苔山島最高處城址南麓。1994年,浙江省黨史研究室與溫州、台州、玉環有關部門經過調查,確認了潘心源墓地址。當地黨政部門對該墓進行了修葺,並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9-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