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勵治
加拿大政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埃爾·馬塞爾·普瓦列夫爾[註 1] PC MP(英語:Pierre Marcel Poilievre;1979年6月3日—),官方中文名博勵治[4][5][註 2],加拿大政治人物,現任聯邦保守黨黨魁和官方反對黨領袖,他自2004年以來一直擔任眾議院卡爾頓選區議員。曾於2013年至2015年在保守黨總理哈珀內閣中出任民主改革部長,並於2015年2月至11月擔任就業和社會發展部長。
尊敬的 博勵治 Pierre Poilievre PC MP | |
---|---|
![]() 2023年的博勵治 | |
![]()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22年9月10日 | |
君主 | 查理斯三世 |
首相 | 杜魯多 卡尼 |
副職 | 蘭茲曼 添·歐普 |
前任 | 伯根 |
![]() 選舉:2022年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22年9月10日 | |
副職 | 蘭茲曼 添·歐普 |
前任 | 奧圖爾 伯根(臨時) |
![]() | |
任期 2015年2月9日—2015年11月4日 | |
總理 | 哈珀 |
前任 | 康尼 |
繼任 | 杜克洛 米海楚克 |
![]() | |
任期 2013年7月15日—2015年11月4日 | |
總理 | 哈珀 |
前任 | 添·歐普 |
繼任 | 蒙塞夫 |
加拿大眾議院議員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04年6月28日 | |
前任 | 大衛‧普拉特 (尼皮安-卡爾頓) |
選區 | 卡爾頓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Pierre Marcel Poilievre 1979年6月3日[1] ![]() |
政黨 | ![]() |
其他政黨 | ![]() ![]() |
配偶 | 阿娜伊達·普瓦列夫爾(2017年結婚) |
兒女 | 2 |
居住地 | ![]() |
母校 | 卡加利大學(BA)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簽名 | ![]() |
網站 | www |
博勵治畢業於卡加利大學,獲得國際關係和商業文學學士學位。其後,他擔任加拿大聯盟的黨領戴國衛的顧問。他在2004年聯邦大選後首次當選下議院議員,首先代表渥太華地區的尼賓-卡爾頓(Nepean-Carleton)選區,2015年起代表了重新建立的卡爾頓選區。從2017年到2022年,他擔任保守黨影子內閣的財政部長,並短暫擔任就業和工業部長。博勵治在2022年9月10日保守黨黨魁選舉的首輪投票中以壓倒性優勢勝出成為新任保守黨黨魁兼反對黨領袖。[8]
早年
博勵治於1979年6月3日出生於亞伯達省卡加利[11],親生母親是年僅16歲的高中生Jacqueline Farrell。[12][13]法雷爾的父親是愛爾蘭裔加拿大人,如果她沒有把他送去收養,她原本打算給他起名叫傑夫(Jeff),這個名字直到他成年後仍偶爾被這樣被稱呼[13][14][15]。他出生後不久就被一對法裔沙斯卡寸旺省教師夫婦Donald Poilievre與Marlene Poilievre收養[16][12][17] 。這對夫婦後來也收養了他同父異母的弟弟Patrick[14],這對兄弟在卡加利郊區的一個普通家庭中長大,經常打冰球、去露營。[15]博勵治曾就讀於亨利懷斯伍德高中(Henry Wise Wood High School)[18]和卡加利大學。他曾是加拿大改革黨活躍黨員。[15][19]
他曾為加拿大電信公司研科做客服工作[20],並就職於一間亞伯達省的保守派報社。[21]他在卡加利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兼修商業研究,畢業時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作為大二學生,他向麥格納國際的「作為總理,我會……」的徵文比賽提交了一篇論文,文章題為〈通過自由建設加拿大〉,重點關注個人自由等主題,並主張對所有國會議員實行兩屆任期限制。作為決賽選手,博勵治贏得了10,000美元,該論文被發表在收集論文的@Stake的書中——「作為總理,我會……」,並獲得在麥格納公司為期四個月的實習機會。[22][23]
在搬到渥太華之前的2003年,博勵治與合夥人Jonathan Denis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3D Contact Inc.的公司[24],專注於提供政治傳播、民意調查和研究服務。[25]他曾為一個叫Campaign to Draft Stockwell Day的組織工作,該組織想協助戴國衛競選成為加拿大聯盟黨魁[26],他隨後參加了戴國衛的黨領競選活動。幾年後,在戴國衛擔任官方反對黨領袖之後,博勵治為戴國衛擔任顧問。[27]
政治生涯
後座議員 (2004年-2013年)
2004年聯邦大選前夕,博勵治在尼皮安-卡爾頓選區中贏得保守黨議員提名,對上聯邦自由黨時任國防部長兼該選區議員大衛‧普拉特。[28]最終博勵治贏得了尼賓-卡爾頓選區,但只建立了一年的聯邦保守黨未能擊敗保羅·馬田的自由黨政府。博勵治在25歲時與安德魯·熙爾一起進入第38屆加拿大議會,成為保守黨黨團中最年輕的黨員。[29]
博勵治致力於正處於擴建工程之中的皇后大道卡爾頓醫院免除租金,因為該醫院與國家首都委員會的租約將於2013年到期,面臨着省級營運資金的削減和租金的上漲。為了免除醫院支付的租金,博勵治於2005年6月20日提出了一項私人議員法案C-414,名為《防止加拿大政府向非營利醫院收取租金的法案》。[30]該法案以165比111的投票結果被否決[31],但尼皮安-卡爾頓選區省議員白諤德主張醫院每年只支付1加元的租金[32] ,並在白諤德第二年成為聯邦財政委員會主席後實施了該法案。[33] 博勵治也發起了2005年5月11日提出的C-383號私人議員法案,旨在通過請願書[34]來罷免國會議員,並於2005 年11月24日提出了C-456號法案,將父母責任納入《刑事法典》規定,父母因疏忽、不當行為或缺乏適當行動導致其子女犯罪的行為屬於犯罪行為。[35]
2006年聯邦大選博勵治再次在其選區連任,這次保守黨擊敗已經執政了13年的自由黨,贏得了大選組成少數政府。總理哈珀任命博勵治擔任財政委員會主席的議會秘書,後者是他的尼賓-卡爾頓選區前任安大略進步保守黨省議員白諤德。博勵治的工作包括監督《聯邦責任法令》的起草和通過。[36]博勵治代表加拿大政府就加拿大印第安人寄宿學校系統向CFRA新聞電台就經濟補償和寄宿學校倖存者發表講話,表示他不認為加拿大「從所有這些錢中獲得價值」,而是「我們需要培養勤奮、獨立和自力更生的價值觀。」[37]博勵治第二天在議會道歉,他說:「議長先生,我今天起立,向原住民、眾議院和所有加拿大人全面道歉。昨天,在眾議院和所有加拿大人慶祝新開始的那一天,我發表了傷害性和錯誤的言論。我為他們承擔責任,我道歉。」[38][39]
2008年聯邦大選博勵治又一次在他的選區連任,而他的保守黨少數政府連任。總理哈珀任命博勵治為總理的議會秘書。在哈珀決定加拿大因擔心反猶太言論而抵制德班審議大會後,博勵治和自由黨議員艾爾文·考特勒被派往瑞士日內瓦參加反對種族主義、歧視和迫害的替代會議。[40]博勵治前往波蘭參加生者行進。[41]他被任命為由哈珀和時任自由黨黨領葉禮庭委派的就業保險特別小組的成員,負責解決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42]。他還被分配到信息、私隱和道德委員會,在那裏他表達了對攝像頭監控的擔憂,如Google街景服務,並呼籲谷歌CEO艾力·施密特特作證。[43]
博勵治曾被稱為保守黨的「攻擊犬」。[44][45][46],在2009年自由黨黨領選舉之後,他發送了一份致加拿大選舉專員的信函,指控違反了有關籌款的聯邦法規。[47]2010年,博勵治在沒有等待加拿大皇家騎警允許他進入並打開大門的情況下,博勵治開車通過了國會山的安檢門,引發了警方的調查。但其實是博勵治自己按下了入口按鈕並駕駛他的車通過。事後博勵治因被確定為司機並且事件被媒體報導後道歉。[48]
2011年聯邦大選博勵治如常在他的選區連任,這次保守黨大勝組成了多數政府。哈珀任命博勵治為交通、基礎設施和社區部長丹尼斯·勒貝爾和安大略省南部聯邦經濟發展署(協助古德儀和傅磊才)的議會秘書。在該職位上,他負責處理議會職責和這些部門就某些問題發佈的公告。博勵治反對加拿大公共服務聯盟的魁北克分會在2012年魁北克省選舉中支持魁人黨,因為該政黨主張魁北克獨立。[49][50]他開始倡導一項法案將使支付工會會費成為可選的,最終和保守黨議員拉斯·希伯特的私人議員法案C-377一起通過,即修訂所得稅法(勞工組織)的法案。[51]自由黨政府於2017年6月廢除了該法案。[52]
內閣部長(2013年-2015年)

2013年7月哈珀改組了他的內閣增加了幾名新成員,包括博勵治取代添·歐普擔任民主改革國務部長。[53]隨着2011年加拿大聯邦大選舞弊醜聞的結束、加拿大參議院開支醜聞不斷發酵,參議院改革法案(允許每個省推薦參議院候選人並施加最長9年的任期限制)在二讀時暫停,以聽取最高法院的意見。[54]就其合憲性而言,這一職位被媒體視為內閣中最難做的職位之一。[55]在最高法院一致裁定參議院改革法案將需要省級的實質性同意,並且哈珀排除使用全國公投後,改革被放棄了。[56]自由黨黨魁賈斯汀·杜魯多在控制第二大參議院席位後,杜魯多開始單方面實施他的參議院改革計劃,即通過無黨派任命程序使參議員獨立後,博勵治駁回了維持參議員應當選的措施。[57]
2014年2月4日,作為國務部長的博勵治將法案C-23(稱為公平選舉法)引入下議院。[58] 除其他規定外,該法案擴大了投票時接受的身份證明類型,並取消了擔保制度,即選民無需身份證即可投票,並由熟人為他們「擔保」。該法案遭到前首席選舉官讓-皮埃爾·金斯利[59]、前審計長希拉·菲沙[60]以及數十名加拿大[61]和國際政治專家[62]的反對——博勵治加緊了對當時加拿大選舉委員會的首席選舉官馬克·梅蘭德的攻擊,博勵治指責他想要「更多的權力、更大的預算和更少的責任」。[63]該法案最後獲得通過並獲得御准。
博勵治是其中一位保守黨國會議員在2014年渥太華連環槍擊案中槍手進入國會大廈後抓來旗杆用作長矛於會議室大門後保護哈珀和保守黨黨團。[64]
作為國務部長,博勵治於2014年12月將C-50法案(即公民投票法)提交下議院。該法案是政府對安大略省高級法院裁決的回應,該裁決將上訴至最高法院正如Frank v Canada (AG)案一樣,該案裁定剝奪在國外居住超過五年的僑民的選舉權是違憲的。[65]相反,C-50法案提議增加外籍人士投票的額外文件要求。[66]然而,它並未在2015年8月議會結束前獲得通過。
2015年2月9日,在外交部長白諤德決定不尋求連任的推動下,在一次小型內閣改組中,總理哈珀將博勵治提升為部長級職位。他取代賈森·康尼擔任就業和社會發展部長,並接替白諤德擔任負責國家首都委員會的部長,同時繼續擔任民主改革部長。[67]也是在那個時候,國家首都委員會正在尋求「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碑——加拿大,避難地」的發展,並試圖決定它的位置;博勵治主張選址毗鄰加拿大最高法院大樓。[68]
2015年7月,博勵治宣佈擴大托兒福利計劃。在宣佈的過程中,他身穿保守黨的T恤衫,表示這些款項來自「我們的保守黨政府」,並聲稱「如果自由黨和新民主黨上台,他們將削減福利並提高稅。」[69]2017年晚些時候,選舉專員確定該場合類似於保守黨競選活動,而不是加拿大政府的公告。[70]


201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中,博勵治以微小的差距打敗自由黨候選人,贏得了新設立的卡爾頓選區[71],然而已執政9年的保守黨在這次選舉落敗於賈斯汀·杜魯多領導下的自由黨,成為了官方反對黨。哈珀辭職後,臨時黨魁羅娜·安布羅斯任命博勵治為保守黨在財政部相關領域的評議員,接着2016年10月安布羅斯讓他成為就業、勞工和工作機會方面的評議員。2017年8月,新黨魁安德魯·熙爾任命博勵治為財政部長的評議員。[72]博勵治在該職位上介紹了他的第三個私人成員法案(C-395法案),該法案試圖修改《聯邦-省級安排法》,以消除適用於殘疾人的個人所得稅和工資稅。[73]雖然它獲得了新民主黨的支持,但該法案在二讀時被否決,自由黨和魁人政團都投了反對票。[74]在本屆議會期間,博勵治作為加拿大代表團的一員前往迪耶普,以紀念迪耶普戰役75週年。[75]在下一次選舉前夕,博勵治利用下議院分配的所有時間來辯論2019年加拿大聯邦預算,發表了為期4天的演講,以宣傳自由黨醜聞SNC-蘭萬靈事件。[76][77]
在自由黨捲入WE慈善醜聞期間,博勵治是保守黨的主要質詢人之一。2020年7月,博勵治在一次網絡會議上多次質疑總理杜魯多,詢問他家人從WE慈善機構獲得的援助具體金額。杜魯多回應稱,他不知道手上有多少個這樣的數字。[78]8月,博勵治向記者展示了被自由黨政府塗黑的WE善備忘錄。[79]在博勵治向財政部長比爾·莫諾施壓,要求因捲入醜聞而辭職,莫諾於2020年8月17日宣佈辭職。[80][81]
當C-10法案(《廣播法》修正案)提出時,博勵治與保守黨黨團的其他成員一起表示反對。他將該法案描述為「審查制度」,並利用社交媒體發起反對該法案的線上請願。[82][83]2019年聯邦大選博勵治再次在其選區連任,在熙爾辭去黨魁職務後,博勵治最初被認為是黨魁參選人之一。2020年1月23日他以家庭原因宣佈他不會參選。新黨魁艾林·奧圖爾將博勵治保留為財政評議員,直到2021年2月10日他被艾德·法斯特取代。[84]博勵治隨後成為就業和工業評議員,儘管他在2021年11月9日重新擔任財政部長評議員的舊職位後僅擔任該職位很短時間。博勵治在2021年聯邦大選中贏得了卡爾頓的連任。
正值自由車隊示威,奧圖爾因落敗聯邦大選和多次政策逆轉,於2022年2月2日被保守黨黨團的黨領審查以73對45票罷免而奧圖爾因此即日辭去黨領職務。奧圖爾下台後,有人猜測博勵治將參選黨領選舉接替他。[85]2022年2月5日,博勵治宣佈參加黨魁選舉。政治評論員和記者將博勵治描述為黨魁選舉的領跑者。[86][87]
博勵治的政策可以說主要聚焦在自由和降低生活成本[88],並讓加拿大成為「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89]博勵治一直批評其他黨魁參選人——前任魁省省長、前任魁北克自由黨黨領莊社理和前任安大略進步保守黨黨領、現任賓頓市長彭建邦,他們被視為保守黨溫和派的一部分。博勵治指責莊社理是自由黨人,並表示彭建邦支持碳稅。[90][91][92]
2022年4月初莊社理提出了博勵治對渥太華自由車隊的支持——正如博勵治在2月10日的播客中說:「我為卡車司機感到自豪,我與他們站在一起」——莊社理認為這樣使他失去了擔任黨魁的資格。[93]博勵治反駁表示莊社理正在「重複自由黨關於卡車司機的謊言」,並表示莊社理為華為提供的諮詢工作「出賣了加拿大的安全」,沒有成為總理的資格。[94]4月14日,保守黨在博勵治警告可能存在欺詐行為後,禁止使用預付信用卡購買會員資格,並取消了自2月2日以來使用這些信用卡購買的任何會員資格。[95][96]截至7月4日,總共119名保守黨國會議員中已有60名支持博勵治成為新任黨領。[97]7月25日,博勵治獲前保守黨總理史蒂芬·哈珀支持成為新任黨領。[98]
9月10日,博勵治在首輪投票以過半數的68.15%壓倒性擊敗前魁省省長莊社理(16.07%)成為保守黨新任黨魁。[99]

2022年10月12日,博勵治公佈了他的影子內閣,其中包括他的黨魁選舉對手劉易斯和艾齊森。[100]
他的保守黨在11月提出了一項動議,要求審計聯邦在COVID-19疫情時的支出,包括受到批評的ArriveCAN。該議案獲得通過。隨後審計員發現聯邦政府「向不符合條件的個人多付了46億美元」,以及「至少向個人和僱主支付了274億美元」,後者則有待進一步調查。[101]2023年1月,博勵治呼籲議會調查自由黨政府與麥肯錫公司的關係,因為一份報告顯示,在2015年自由黨上台後,聯邦合同的價值從220萬美元增加到6600萬美元。[102]
2023年6月19日,博勵治和他的黨團投票支持自由黨政府為加拿大範圍內的「早期學習和托兒系統」提供長期資金的立法。[103]6月27日,博勵治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批評杜魯多干涉新不倫瑞克省關於LGBT學生的713政策,稱其為「省級政策」,並表示「總理無權做出本應由各省和家長做出的決定」。[104]2023年10月20日,在亞伯達省關於是否退出加拿大退休金計劃的持續辯論中,博勵治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鼓勵亞伯達人留在加拿大退休金計劃」。博勵治表示,「今天對加拿大退休金計劃的意見分裂完全是杜魯多攻擊亞伯達省經濟的結果。」[105]
作為2022年11月加拿大安全情報局指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干涉2019年和2021年加拿大聯邦大選的餘波,2024年6月國家安全和議員情報委員會發佈一份報告指,一小撮加拿大眾議員以及參議員蓄意協助外國政府干預加拿大政治並特別指出干涉的還有印度和伊朗等國。[106]此前,博勵治自成為保守黨黨魁和反對黨領袖以來一直拒絕任何獲得「安全許可」來看這樣的國防機密,而這份報告並沒有改變他的想法,因為博勵治認為安全許可會被總理杜魯多用來阻止他在外國干涉問題上自由發言和批評政府。[107]2024年10月16日,杜魯多告訴外國干涉委員會,他看到了明顯有外國干涉風險的保守黨議員和候選人的名字但同時亦承認意識到自由黨議員也受到外國干預的影響,卻沒有具體說明採取了哪些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69]杜魯多曾指示安全情報局將該信息傳遞給博勵治,但表示博勵治缺乏「安全許可」,令他無法看到這些機密資訊。博勵治回應指責杜魯多撒謊,並要求總理不論執政黨或反對黨,向全國公開這些眾議員和參議員的名字。[69]杜魯多至今亦沒有公開名字。博勵治於10月29日表示他一旦上台會向全國公開所有參與外國干涉的議員名字,並對相關問題保持公開透明態度。[108]
2024年9月25日,保守黨向自由黨少數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但自由黨獲新民主黨和魁人政團支持而未獲通過。[109]12月9日保守黨再提不信任動議並得到魁人政團支持,但自由黨獲新民主黨支持而未獲通過。[110]

美國發起2025年美加墨貿易戰後,博勵治再次重申加拿大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而且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並譴責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的關稅,稱其為「大規模、不公正且毫無正當理由的關稅」。他要求政府立即結束國會休會狀態(杜魯多於2025年1月6日宣佈辭職後留任總理和自由黨黨魁直至新黨魁繼任總理,並且已請示總督宣佈國會休會至3月24日讓黨魁選舉在此期間能順利進行,以免因反對黨提出不信任動議而可能提前倒台),並採取反制措施,包括對等關稅,並用這些關稅收入來幫助「受影響的工人和企業」。此外,他再次呼籲政府進行大規模減稅,並推出其他經濟刺激措施以應對危機[111]。他亦呼籲加強邊境管制,例如:立即派遣加拿大軍隊前往邊境、增加至少2000名邊境特工,並將加拿大邊境服務局權力擴展到整個邊境,而不僅僅是過境點,以及安裝高性能掃描器、邊境監視塔和卡車無人機系統,以發現邊境入侵行為。[112]
2025年3月7日,博勵治在記者會上稱在特朗普永久取消所有關稅之前,不應取消或推遲報復性關稅。此前,加拿大財政部長多米尼克·勒布朗表示,因為特朗普再次推遲關稅期限至4月2日,自由黨政府也將報復性關稅的期限推遲至4月2日。[113]
博勵治的保守黨在這屆議會贏得了5場補選,分別守住了4個席位[114],並且增加了1個席位。[115]2024年6月24日,保守黨贏得了先前由自由黨自1993年以來控制的多倫多—聖保羅選區。這標誌着在博勵治領導下,保守黨首次贏得了先前由另一黨守住的選區,並且代表保守黨自2015年以來成功攻入多倫多等大都市的市中心,其勢力在市中心外圍的鄰近都市區域將會比以往更強。[116]
根據大多數民意調查,博勵治擔任黨魁的第一年,保守黨僅以微弱優勢領先自由黨。然而自2023年夏季起,保守黨的民調支持率大幅上升[117],領先優勢擴大至兩位數持續至今。[118]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於2025年2月發動美加墨貿易戰威脅課徵加拿大25%的關稅後,自由黨政府在聚旗效應的加持下其支持率大幅回升。[119]
政治立場
博勵治稱自己為「真正的保守派」,即藍色托里派(Blue Tory)[120],而部分記者將其形容為自由意志主義者[121]和民粹主義者,許多記者也為其民粹主義標籤提供不同註解。[122][123][124][125][126][127][128]
議題 | 概括 |
---|---|
財政 | 他認為巨額預算赤字是通貨膨脹的原因。[129]
|
房屋和基礎設施 | 博勵治將缺乏新住房問題歸咎於官僚主義,自由黨政府設置了太多的房屋建設障礙,使得房源供不應求。
|
醫療保健 | 博勵治支持加拿大的公共醫療保健,並表示「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能夠獲得公共醫療保健。這是我一生所依賴的系統。」[151]
2022年,他提出了私人法案C-377,即《防止政府授權強制性疫苗政策法案》,該法案將終止聯邦政府強制執行與COVID-19相關的強制性疫苗政策。[157][158]2022年10月,已成為保守黨黨魁的他投票支持保守黨私人議員修改《刑事法典》的法案,禁止強迫衛生專業人員在對患者實施安樂死的行為,以維護《權利和自由憲章》第2(a)條中的「意識自由」。[159]但所有自由黨、新民主黨和魁人政團議員投票反對,該法案被否決。[160] |
環境 |
|
社會問題 |
|
外交和國防 |
|
言論自由 | |
移民 |
|
美加墨貿易戰 | |
其他 |
|
個人生活

搬到渥太華後,博勵治與保守黨政治顧問Jenni Byrne交往,直到2011年結束關係。2018年1月,博勵治在葡萄牙與加拿大上議院助手Anaida Galindo結婚,並舉行婚禮。他們的第一個孩子Valentina Alejandra Poilievre Galindo於2018年10月17日出生。2021年9月12日,博勵治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孩子Cruz Alejandro Poilievre。
選舉歷史
年度 | 選舉屆數 | 選區 | 所屬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備註 |
---|---|---|---|---|---|---|---|
2004 | 第三十八屆國會議員選舉 | 尼皮安-卡爾頓選區 | ![]() |
30,420 | 45.70% | ![]() |
|
2006 | 第三十九屆國會議員選舉 | 39,260 | 54.70% | ||||
2008 | 第四十屆國會議員選舉 | 39,915 | 55.84% | ||||
2011 | 第四十一屆國會議員選舉 | 43,477 | 54.45% | ||||
2015 | 第四十二屆國會議員選舉 | 卡爾頓選區 | 27,762 | 46.86% | |||
2019 | 第四十三屆國會議員選舉 | 32,147 | 46.35% | ||||
2021 | 第四十四屆國會議員選舉 | 35,356 | 49.90% | ||||
2025 | 第四十五屆國會議員選舉 |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