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父母為不同人種、民族或國族背景的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混血兒(又稱混血、多種族者、跨種族人士,英語:mixed-race, multiracial)一詞用於描述有不同人種、民族或國族背景的人,例如父母的膚色不同或父母為異族通婚。
動物一般用「混種」。
平均而言,混血面更有吸引力[1]。
在西方對不同種族與國家聯姻產生的後代之稱呼,更可細分為美亞混血兒、印歐混血兒、拉丁美洲人和印地安人混血兒、北美印地安人和歐洲白人混血兒等等。
美亞人一詞最早是用來表示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等戰爭期間,美軍與亞洲當地婦女的後代。由於人數龐大,美國國會在1982年10月22日立法通過美國公法97-359(又稱美亞混血兒移民法),允許此類人民移民美國。
澳門土生葡人是葡萄牙人和本地澳門華人的後裔,代表語言是土生葡語(Patuá)。
17、18世紀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對於混血兒有一套非常嚴謹而複雜的稱呼,用意是在保障白人在殖民地的特權,一個人混血程度的多寡會影響在社會上的階級地位與所擁有的法律權力。為了說明其複雜程度,以下是18世紀新西班牙(墨西哥)使用的部份法律名詞:
這個列表僅顯示了部份有關混血兒的法律名詞,每一個西班牙殖民地都有不同的稱呼。在1821年墨西哥獨立前,共有超過100種以上的類別存在[3]。這樣的分類並沒有阻止跨種族的通婚,然而對社會等級體系下的族群關係仍留下一定影響。而黑人和印地安人混血兒的社會等級則最低(即加里富納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