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
維基媒體消歧義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部派佛教的《大般涅槃經》,主要是敘述佛陀(釋迦牟尼)入般涅槃前三個月間的遊行教化,以及入滅後八國分得舍利供養。此經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語《巴利大藏經》中收於長部尼柯耶第十六經,相當於漢譯《長阿含·遊行經》。其版本計有:
- 巴利語:《Mahaparinibbana Sutta》(長部第十六經,DN 16)
- 梵語:《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2](在吐魯番發現,和義淨本大致相合[3])
- 《長阿含·遊行經》(DA 2)(長阿含經由佛陀耶舍口誦,竺佛念傳譯)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三十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至卷三十九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義淨三藏譯)
- 《大般涅槃經》三卷本(智昇《開元釋教錄》錄為東晉法顯譯[4]。有人認為從譯語來看,本經非法顯譯。[3]境野黃洋認為譯者是求那跋陀羅[5]。)
- 《佛般泥洹經》兩卷本(智昇《開元釋教錄》錄為西晉白法祖[6]譯[7]。此譯本與兩卷本《般泥洹經》相近。[3])
- 《般泥洹經》兩卷本(智昇《開元釋教錄》錄為失譯附東晉錄[8]。按僧祐所撰《釋迦譜》的引文及《出三藏記集》的記載,本經當為支謙譯。[9] )
- 大乘佛教的《方等般泥洹經》,此經為月氏三藏竺法護西晉時譯出兩卷。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隋朝時出三卷《四童子三昧經》(Caturdārakasamādhi Sūtra)是同本異譯。此經敘述佛陀涅槃前來自四方的童子前來謁佛陀,佛陀為他們開示各種三昧。
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