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怪龍屬屬名Taniwhasaurus)是種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滄龍科,生存於新西蘭日本南極洲[1]。海怪龍是海王龍海諾龍的近親。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海怪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晚期, 85–70 Ma
Thumb
海怪龍的想像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總科: 滄龍總科 Mosasauroidea
科: 滄龍科 Mosasauridae
亞科: 海王龍亞科 Tylosaurinae
屬: 海怪龍屬 Taniwhasaurus
Hector, 1874
模式種
歐氏海怪龍
Taniwhasaurus oweni

Hector, 1874
其他物種
  • 南極海怪龍 T. antarcticus Caldwell et al., 2008
  • 三笠海怪龍 T. mikasaensis Caldwell et al., 2008
異名
  • 拉庫瑪龍屬 Lakumasaurus
    Novas et al., 2002
  • 蝦夷龍屬 Yezosaurus
    Caldwell et al., 2008
Close

屬名是指毛利人傳說中的海怪(Taniwha),以及古希臘文蜥蜴(σαυρος/sauros)。

Thumb
南極海怪龍的頭顱骨
Thumb
歐氏海怪龍的頭骨與下頜

最早的化石發現於新西蘭南島的康威組(Conway Formation),地質年代為坎潘階晚期。在1874年,由Hector命名為歐氏海怪龍T. oweni),是海怪龍屬的模式種。目前只發現一個化石,身長被估計至少20公尺(來源請求)。歐氏海怪龍可能跟海王龍Tylosaurus haumuriensis)是相同物種,後者較晚被命名,僅發現頜部前段。

在2002年,南極洲詹姆斯羅斯島聖塔瑪爾塔組(Santa Marta Formation)發現一個滄龍類化石,被命名為Lakumasaurus antarcticus。在2007年,這個化石被重新研究,Lakumasaurus被發現是海怪龍的次異名[2]。隔年,被重新命名為南極海怪龍T. antarcticus[1]

蝦夷龍("Yezosaurus")是種未被正式命名的史前爬行動物,是在1977年被非正式提及,化石發現於北海道三笠市。最初被認為是種獸腳亞目恐龍,之後被發現是種海生爬行動物,可能屬於滄龍科魚龍類[3]。直到2008年,才被正式研究,被列為海怪龍的一種,三笠海怪龍T. mikasaensis)。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