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斯會議中心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因斯会议中心站map

海因斯會議中心站(英語:Hynes Convention Center station)是麻省灣交通局營運的輕軌綠線車站。車站位於紐伯里街麻省大道路口,靠近海因斯會議中心,是波士頓後灣社區西端的重要地鐵站之一。車站最初由波士頓架高鐵路公司於1914年建造,是博伊爾斯頓街有軌電車、麻省大道有軌電車和特里蒙特地鐵的轉乘車站。20世紀中期,街面的有軌電車逐漸被巴士所替代,但直至今日,海因斯會議中心仍舊是十分重要的巴士轉乘車站,連接波士頓與劍橋市的巴士1路和其他兩條巴士線停靠此站。

快速預覽 海因斯會議中心站Hynes Convention Center, 位置 ...
海因斯會議中心站

Hynes Convention Center
海因斯會議中心站,照片攝於2014年
海因斯會議中心站,照片攝於2014年
位置麻省波士頓
紐伯里街360號
地理座標42°20′52.1″N 71°5′16.18″W
擁有者麻省灣交通局
途經路線  綠線 
轉乘交通巴士 麻省灣交通局巴士英語MBTA BusCT1155193
月台側式月台
股道2
歷史
啟用日期1914年10月3日 (1914-10-03)[1]
重建日期2019 (規劃中)[2]
舊稱1914–1965:麻省站
1965–1990:禮堂站
1990–2006:海因斯會議中心/當代藝術學院站[1]
營運資訊
乘客數量
(2013)
8,946 (工作日日均旅客發送量)[3]
服務
上一站 麻省灣交通局 下一站
肯莫爾 綠線 科普利
肯莫爾 綠線 科普利
肯莫爾 綠線 科普利
已中止營運路線
上一站 麻省灣交通局 下一站
肯莫爾 綠線
A支線
1969年中止營運
科普利
位置
地圖
關閉

海因斯會議中心站目前不是無障礙車站,預計於2019年進行翻新改造。車站改造的同時,對臨近的麻省收費公路英語Massachusetts Turnpike空權進行開發。

favicon
1 sources

歷史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9 sources

啟用

Thumb
1914年的麻省大道站,地表站修建之前照片

1912年3月,博伊爾斯頓街地鐵隧道開始修建,隧道承接特里蒙特街地鐵,向波士頓西部延伸。[4] 並在麻省大道與科普利廣場之間設立了多個車站。車站於1914年10月3日正式啟用。[1]

地鐵在車站東側略微向北彎曲,與波士頓與雅賓利鐵路保持平行。經過車站後,在車站西部,隧道往回略微彎曲,繼續與紐伯里街平行,與後灣社區總體街道網格保持一致。儘管車站是地下車站,但是由於車站旁邊是鐵路溝道,方便露天建造。

車站在麻省大道上的入口位於紐伯里街南側,另一個入口在車站東側的博伊爾斯頓街上。除此以外,車站還在車站入口處為轉乘有軌電車的乘客建造了候車室。[5]

favicon
2 sources

地表車站

Thumb
地表有軌電車車站規劃圖
Thumb
1919年11月,車站及轉乘候車室

1917年,麻省議會批准波士頓架高鐵路公司在現有的地鐵站上建造轉乘車站。[6]不久之後,他們向波士頓運輸委員會申請,在麻省大道站建立這樣的轉乘站。[7]1917年11月,公共服務委員會批准了架高鐵路公司的車站規劃,在紐伯里街和博伊爾斯頓街之間建造這座車站,並在波士頓及雅賓利鐵路軌道上方建造一座橋。[8]:6

車站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有兩股鐵軌和大約8.2米寬的島式月台。月台與檢票口夾層之間用樓梯間進行連接。麻省大道和博伊爾斯頓街上的有軌電車都可以在轉乘車站停靠。[8]:38工程與1918年2月4日開始施工,並在4月5日之前拆遷完畢。[8]:39車站最後於1919年11月29日完工並啟用,[9]是四條有軌電車的終點站:麻省大道通往哈佛站的有軌電車76路,通往達德利廣場站英語Dudley (MBTA station)的47路,博伊爾斯頓街分別通往柏樹街車輛廠和栗山的有軌電車。[10]

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有軌電車的沒落

Thumb
1962年出城方向地鐵月台
Thumb
車站在紐伯里街的原入口(2011年9月)

1932年10月,博伊爾斯頓街地鐵延伸至肯莫爾站。通往柏樹街的有軌電車被巴士所取代,並經停肯莫爾廣場。[11]隨後新增了通往鮑登站英語Bowdoin station的54路巴士和往返於科普利廣場和昆斯伯里的55路巴士。[10]76路有軌電車於1949年9月12日被巴士替代,於1950年4月22日更換成電車,[12][13]:28並於1961年4月1日再次改回巴士。[1][12]1953年9月12日,47路有軌電車被巴士替換。[1]

20世紀60年代早期,麻省收費公路擴張規劃英語Massachusetts Turnpike Extension開始實施,沿着波士頓及雅賓利鐵路走廊修建高速路。1962年9月,47路巴士和76路合併成波士頓1路巴士,並在1963年1月21日將地表有軌電車車站永久關閉。[1][9]靠近博伊爾斯頓街的建築隨後被拆除,如今改建為波士頓地鐵牽引變電站。變電站由兩座大型整流變壓器組成。[14]曾經的車站入口已被關閉,被塗上了塗鴉,入口前的行人路經常有街頭表演。麻省灣交通局有考慮過將這塊空間出租。[10]

1963年,在麻省大道的橋上興建了一座巴士車站。1964年11月16日,剛組建的麻省灣交通局興建了連接巴士站和地鐵站的步行隧道。[9]1965年,曾經的鐵路車輛廠上建起了保誠大廈和保誠大廈綜合購物中心,為車站帶來大量客流。於是在1965年4月19日,交通局為車站增加了一個新的入口,入口就在博伊爾斯頓街,方便乘客進入車站。[15]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麻省灣交通局時代

Thumb
已停用的步行隧道,80年代後便被關閉。

1965年2月18日,在戰爭紀念館(如今的海因斯紀念館)完工後,車站便更名為禮堂站。[9][16]1988年,紀念館拆除並興建了海因斯會議中心。兩年後,在附近的波士頓當代藝術學院英語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Boston建成後,車站重命名為海因斯會議中心/當代藝術學院站。[1]

80年代早期,出於安全方面考慮,通往南行方向巴士月台的隧道被關閉,[17]乘客需要在旁邊的十字路口過馬路到達對面的候車棚,但是很多乘客直接在此橫穿馬路,帶來交通隱患。

由於地鐵路線縮減,鮑登站英語Bowdoin (MBTA station)交響大堂站與1981年1月3日關閉,博伊爾斯頓街入口也隨之關閉。[18]在之後的歲月里,該入口重新開放了幾年後,又在90年代關閉。如今只有在特殊活動時才會開放使用。[19]2006年11月,當代藝術學院搬遷到南波士頓海濱英語South Boston Waterfront之後,車站重命名為海因斯會議中心站[1]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翻新工程規劃

Thumb
臨近收費公路空權開發項目在財政上幫助車站翻新

海因斯會議中心站目前不是無障礙車站,不方便輪椅登車。2013年,翻新的工作的總體設計進度達到15%。[20]2014年9月3日,麻省交通部宣佈對麻省收費公路13號出口附近的空權開發權進行競拍。工程需要對車站進行無障礙改造,為輪椅增設升降機並重新開放麻省大道步行隧道和博伊爾斯頓街車站入口。 [21][22]

2015年11月,麻省交通部批准了開發規劃,施工將於2019年開始進行。皮布爾斯公司作為開發商,與麻省灣交通局合作對車站進行改造。車站改造項目預計需要4570萬美元,皮布爾斯公司承擔其中的3050萬美元,其餘資金需要麻省灣交通局自己籌集。.[2]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車站結構

Thumb
博伊爾斯頓街入口目前只在特定活動期間開放,但計劃在車站改造後永久開放。

車站由兩座側式月台組成,主入口在麻省大道上,連接到月台的西側。除此以外,車站有輔助出口,可以直通紐伯里街。

博伊爾斯頓街出入口通常情況下關閉,但是由於科普利站愛國日 (4月)波士頓馬拉松舉辦期間關閉,為疏通大量客流,該入口會暫時開放。同類大型活動,如海因斯會議中心舉辦波士頓漫展英語Anime Boston時,該入口也會開放。[23]

G 地面 出入口
夾層 - 月台間過道,檢票口,通往出入口
B1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出城 波士頓輕軌綠線波士頓學院克里夫蘭迴旋處河濱 肯莫爾
入城 波士頓輕軌綠線公園街政府中心波士頓北站 科普利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favicon
1 sources

巴士轉乘

Thumb
地鐵站入口街對面的巴士遮陽棚。

海因斯會議中心站共停靠三條波士頓巴士英語MBTA Bus線:[24]

favicon
1 source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