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隕石坑(Thales)是位於月球正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哥白尼紀[1],其名稱取自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米利都的泰勒斯(約公元前640/624年-公元前546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Quick Facts 泰勒斯隕石坑, 緯度 ...
泰勒斯隕石坑
Thumb
緯度61.74°N
經度50.27°E
直徑30.8公里
深度4.54公里
余經日出時314°
命名來源泰勒斯
Close

描述

Thumb
泰勒斯隕石坑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Thumb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泰勒斯隕石坑斜視圖
Thumb
泰勒斯隕石坑底熔融岩層上的裂紋,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該隕坑東北毗鄰史瓦貝隕石坑、東面靠近大隕坑斯特拉博環形山、而更大的環壁平原-德拉魯環形山則坐落在它的南面[2]。該環形山中心月面坐標61.74°N 50.27°E / 61.74; 50.27,直徑30.8公里[3],深度4.54公里[4]

泰勒斯隕石坑外觀圓狀,坑壁邊緣完整、尖峭,幾乎未受到明顯的侵蝕。沿內側壁分佈有一些階地狀結構,尤其是東南側特別突出,且反照率較一般的月球地形更高。隕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930米[1],內部容積約有660公里3[1]。坑內地表較為崎嶇,僅東北一小片區域相對平坦,坑底中心偏西北矗立了一座小中央峰。

沿泰勒斯隕石坑周邊環繞着一圈輻射距離達600公里的射紋系統。因而,它也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了《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但該隕坑的西北偏北方並沒有射紋線,據此推定,泰勒斯隕石坑可能形成於來自該方向的一次低角度撞擊事件

月球瞬變現象

1892年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曾觀察到"泰勒斯隕石坑內白霧籠罩,而周邊卻清晰分明"的月球瞬變現象(TLP)。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泰勒斯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Thumb
LAC-14 區域圖
More information 泰勒斯, 緯度 ...
泰勒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A 58.5° N 40.8° E 12 公里
E 57.2° N 43.2° E 29 公里
F 59.4° N 42.1° E 37 公里
G 61.6° N 45.3° E 12 公里
H 60.3° N 48.0° E 10 公里
W 58.5° N 39.8° E 6 公里
Close

參引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