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要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阴要塞

江陰要塞或稱江陰炮台[1],是由修築於江蘇省江陰縣境內的一系列炮台組成的要塞,主要位於長江南岸的肖山黃山長山之上。與靖江孤山隔江相望[2]。自清初至民國年間不斷修築、加強的黃山炮台是要塞最重要的構成部分[1]

Thumb
江陰要塞前門口。
Thumb
江陰要塞後門口。

歷史

長江下游江面開闊,僅在江陰段收縮至千餘米。江陰要塞就在此處——自吳淞口逆流而上的第二道江防扼口,稱為「江海門戶」[3]、「鎖航要塞」[2]

江陰要塞建立

1945年冬,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建立江陰要塞司令部籌建處,次年6月1日掛牌。編制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但歸第一綏靖區司令官丁治磐中將指揮。孔慶桂為第一任要塞司令,至1948年6月辭職。戴戎光少將為第二任,至1949年[2]

國民政府在肖山黃山長山君山及長江北岸的八圩港等處建築炮台,建立軍事防禦工事。黃山是要塞主陣地[3],而黃山修建炮台歷史悠久,晚清時就已初具規模[2]

江陰要塞叛變

1949年4月20日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22日凌晨,江陰要塞內的地下黨華中工委領導組織江陰要塞叛變[2],奪取要塞控制權,成功切開了中華民國國軍在長江下游的軍事防線[3]

1950年8月,江陰要塞由蘇南軍區劃撥華東軍區海軍。9月,屬華東軍區海軍吳淞獨立水警區。江陰要塞炮兵團調出組建連雲港巡防區。

遺蹟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