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寧織造衙門[1]:70、江寧織造署是清朝中央政府在江寧府(現江蘇省南京市)設置、服務於清朝皇室,織造御用和官用緞匹及採買御用物品的衙署。設立於順治二年(1645年),下設的織造工場稱江寧織造局。
織造監督官由內務府派駐,稱「江寧織造郎中」或「江寧織造員外郎」,通稱江寧織造。與蘇州織造、杭州織造,統稱為江南三織造[1]:70。「按定製,江南三織造都是內務府下屬的業務部門」。康熙年間,江寧織造的職位通常由康熙帝的親信擔任,除了本職以外還兼有監視本地官員、向康熙帝匯報當地政治動向的秘密使命。雍正帝執政後,回歸本職[2]:42—45。江寧的織造業在太平天國戰爭後一蹶不振。同治初年,復設織造局,後為同治帝大婚鍛造布匹。光緒三十年(1904年)時,江寧織造署被裁撤,織造工場由皇商國營改為民營。
通常認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是曾長期擔任江寧織造的曹璽家族的成員,他在《紅樓夢》中多處留下江寧織造的印記。
同治年間編撰《上江兩縣誌[5]》所記官員配置:督理織造一員(無常品,以內務府官員任職,同時兼管督理龍江西新關務)、司庫一員(正七品)、筆帖式二員(□七品[註 2])、庫使二員(正八品)、烏林大一員(未入流)。
江寧織造每年由戶部供銀七萬三百餘兩[4]。《大清會典》記載江南三織造分工分工為:「凡大紅蟒緞、大紅緞、片金、折纓等項,派江寧織造承辦。仿絲綾、杭綢等項,杭州織造承辦。毛青布等項,每年需用三萬疋內,蘇州織造承辦,需用至四五萬匹,則分江寧等處織辦。「[1]:70
江寧織造下屬工場稱織造局或織局,在南京城內設有多處機房。額設供應機房(織機)六百張。仇善培稱在西華門漢府地方者,紗、、段、裝、蟒等機五百五十四張,有坊曰尚方、華袞。在常府街橋者,稱倭堂,有倭絨、素段等機四十六張。每年約織萬數千匹。在江寧滿城北安門內又置神帛堂。額設誥命制帛機六十八張[5]。
漢府、常府街橋機房皆因太平軍攻佔南京城毀滅。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籌設織造機房摺》中,陳述在珠寶廊復設機房的經過。初購珠寶廊李端住宅二十餘間,因其住宅臨內橋河水,便於漂絲之故。又籌款在兩旁新建房屋五十餘間,倉庫五間。每間房設織機二張,新添房屋,可設織機百張。《上江兩縣誌[5]》記珠寶廊機房設段機二百三十二張,倭絨等二十四張,共二百五十六張。年織千數百匹。或計織機二百二十九台[4]。神帛堂則未復設[5]。織局負責人稱堂總,同治初年為柳天培,其後為陶祥[4]。
1956年冬,南京博物院民族組調查時,珠寶廊機房房址位於中山南路與白下路交接處。原機房工人回憶建築佈局為四方形,南接白下路、北鄰廳后街,東至祠堂巷,西至跑馬巷。當時,廳后街中山南路小學後牆基尚存「織局北界止此」界碑一塊[4]。
江寧織造的官署和府邸建築始建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全盛時的江寧織造府建築群佔地廣大,東至利濟巷,南至銅井巷和科巷,西至碑亭巷,北至今長江路。建築群分為東、中、西三路,其中東路為辦公衙署,中路為住宅,西路為花園。織造府曾多次作為清朝皇帝南巡的行宮,康熙帝六次南巡中有五次在這裏駐蹕。乾隆十六年(1751年)時,織造府改建為江寧行宮,織造署在淮清橋東北覓地另建。江寧行宮後來毀於太平天國時的戰亂,只留下了「大行宮」的地名沿用至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