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唐朝法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律疏議》,又稱《律疏》,是指唐朝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編定的律文。由長孫無忌等十九人負責編定,永徽四年(653年)頒行。這取代了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所編定的《武德律》及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所編定的《貞觀律》,成為唐朝法典,且為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戰國時期魏國李悝《法經》年代更早,但已失傳)。
《唐律疏議》繼承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立法成就,創造性的於律條之後附上註疏,使得「疏在律後,律以疏存」,被認為是中國法制史上之立法典範。由於禮與法在《唐律疏議》裏之完美結合,使得由漢代肇始之「春秋決獄」方法至此終結。
唐高宗永徽初年下詔,命由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刑部尚書唐臨、大理卿段寶玄、刑部侍郎劉燕客、御史中丞賈敏行等人,根據舊制唐律重新編修。於永徽二年完成頒佈,是為《永徽律》,分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鬥訟、詐偽、雜律、捕亡和斷獄等十二篇,五百○二條。
唐高宗永徽三年詔曰:「律學未有定疏,每年所舉明法遂無憑準。宜廣召解律人條義疏奏聞,仍使中書、門下監定。」於是長孫無忌等人着手進行編修註疏,在永徽四年完成並將律文與註疏同時頒佈。由此,《永徽律》與其註疏合稱《永徽律疏》,即現今《唐律疏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