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毛穆之(?—?),字憲祖,小字虎生[1],滎陽陽武人。因與哀靖皇后王穆之同名而稱字,後又因權臣桓溫母親孔氏名字有「憲」字而再稱小字。故此史書中有稱毛憲祖和毛虎生替代其名。東晉將領毛寶的長子,自己亦是東晉將領,曾協助桓溫北伐和參與多場東晉與前秦的戰事。
毛穆之果敢堅毅,有父親毛寶之風。被安西將軍庾翼任用為參軍。毛寶於咸康五年(339年)戰死後, 毛穆之承襲州陵侯爵位。建元二年(344年),晉康帝與庾冰相繼逝世,庾翼回鎮夏口並接管庾冰的部眾,留長子庾方之為建武將軍,代其守襄陽。因庾方之年輕,庾翼要選可信賴的將領輔助他,如此就選了毛穆之為建武司馬。永和元年(345年)庾翼死後,將領干瓚及戴羲等作亂,毛穆之與江虨及朱燾聯手平定。同年朝廷以桓溫接任荊州刺史,毛穆之又任其參軍。
永和三年(347年),桓溫攻滅成漢,毛穆之亦有隨軍。不久遷任揚武將軍[2]、穎川太守。永和十二年(356年),隨桓溫北伐,再次收復洛陽。同年桓溫表謝尚為都督司州諸軍事,駐鎮洛陽,不久班師回荊州,留毛穆之等人留守守衞洛陽並等待謝尚。昇平初年遷督寧州諸軍事、揚威將軍、寧州刺史。昇平四年,桓溫被封為南郡公,因毛穆之受封的州陵縣在南郡,故此改封為建安侯,並再任桓溫的參軍,加冠軍將軍。
太和四年(369年),桓溫再度北伐,進攻前燕,毛穆之監察鑿開河道的工程,成功引水令桓溫水軍進入黃河。同年桓溫撤退,留毛穆之以本官督東燕四郡軍事,領東燕太守。同年豫州刺史袁真以壽春叛歸前燕,毛穆之以冠軍將軍領淮南郡太守,守歷陽。太和六年(371年),桓溫攻陷壽春,袁真餘眾潰散,毛穆之則督揚州之江西軍事,領陳郡太守以作安撫。及後改督揚州之義成、荊州五郡、雍州之京兆軍事、襄陽、義成、河南三郡太守。不久進領梁州刺史。但不久就因病解職,以冠軍將軍身份徵還。
寧康元年(373年),前秦進攻蜀地,梁州刺史楊亮及益州刺史周仲孫都不能抵抗前秦的攻勢,各自都棄州退走,周仲孫亦因益州失守而被免官。桓沖於是讓毛穆之假節督梁州之三郡軍事、右將軍、西蠻校尉、益州刺史、領建平太守,戍守巴郡。毛穆之隨後便與兒子毛球領兵攻伐前秦,但到巴西郡時就因缺糧而退屯巴東郡。太元二年(377年)獲桓豁表監沔北軍事。[3]
太元三年(378年),前秦將領彭超進攻彭城,毛穆之假節監江北軍事,鎮守廣陵,及後即遷宣城內史,鎮守姑孰,領五萬兵在當地抵禦前秦軍。太元四年(379年),兗州刺史謝玄率兵救援彭城,成功令留守彭城的沛郡太守戴逯安全撤出彭城,然而彭城還是被前秦奪去。毛穆之在謝玄出兵後受詔改受荊州刺史桓沖節度,桓沖於是命毛穆之遊軍沔中,支援被困於襄陽的朱序。但同月襄陽陷落,朱序被俘。毛穆之又領三萬兵進攻巴郡,派趙福、袁虞率水軍沿江西上,以圖救援被圍於魏興的吉挹,但趙福等人被前秦擊敗,毛穆之退屯巴東郡,而魏興後亦被前秦所攻陷。[4]
毛穆之及後病死[5],朝廷追贈中軍將軍,諡號為烈。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