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天津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清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的市轄區,位於天津市西北,北運河畔,西面和背面鄰河北省廊坊市,西北接北京市通州區,東面和南面是天津市的四個區縣,主要是寶坻區和北辰區[2]。
武清古稱泉州。秦前期泉州是地域名,為羈縻散州。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始設縣,武清那時分屬泉州、雍奴二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省泉州入雍奴,唐天寶元年廢原縣名,以武功廓清之義[3]改稱武清縣。2000年6月13日國務院批准武清撤縣建區,始稱武清區。
武清歷史悠久,史載[來源請求] :「武清,古為泉州。漢泉州、 雍奴二縣之地。」這裏說的「古為泉州」,是指漢朝以前近海邊疆的羈縻散州。直到公元前106年(即西漢元封五年),漢武帝劉徹把全國分為十三州。泉州始立為縣,這是天津地區見於文獻記載的最早的建置縣,到現在已經2131年了。泉州立縣時,武清地域分屬泉州和雍奴兩縣,因此史有「漢泉州、雍奴二縣之地」的記載。泉州和雍奴二縣均因水得名。武清縣內古有「泉州渠」。故稱泉州。而「雍奴」也是指水澤。《水經注》云:「雍奴,藪澤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雍奴藪甚大,東極於海。」顯然,當時的武清是個「水鄉澤國」。那時泉州的縣城在今楊村街南黃莊街的城上村。雍奴縣城先在「三角淀」,即今王慶坨鎮東9公里處。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8年)省泉州入雍奴,此後,武清全境皆屬雍奴縣了。縣治後來又遷至今泗村店鎮的舊縣村。
在武清的舊稱謂中,還有「雍陽」一說。這是雍奴的別稱。據元朝至元元年在武清縣重修天齊廟時所立的「東嶽行宮之碑」記載:「自東漢封寇恂侯於此,昔號之曰雍陽,為中都畿縣。」說的是東漢建武二年(26年),即光武帝劉秀登基的第二年,潁川太守寇恂封為雍陽侯。此後,「雍陽」的叫法就流傳下來了。比如明朝的武清舉人王?,隱居潞水之畔,終身不仕,被稱為「雍陽高士」(見清朝縣誌);明朝萬曆十三年,武清知縣陶允光在新建《文學泮池聚奎樓記》碑文中稱:「雍陽北拱神京,南襟滄渭」,以及近年來在天津北辰區漢溝、北倉出土的《王公墓志銘》、《冰崖趙公墓志銘》等文物中,皆有「雍陽之族」、「雍陽望族」等稱謂。至於歷代文人的詩章中,稱武清為「雍陽」的就更多了。比如清朝順治皇帝的近臣張吾瑾在記述順治帝巡幸武清時,寫下一首《御駕幸獵雍陽忝級二十四韻》詩,王元林在記述嘉慶帝駕幸武清時詩云:「百里雍陽拱帝疆,旌旗映日賁龍光」。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頒旨改全國重複及不穩定的縣名110處。雍奴、雍陽屬不穩定的縣名,因此廢原縣名,更新縣名為武清縣。這樣,「武清縣」便從唐朝一直叫到現在,算來已有1283年了。
武清縣城因襲雍奴縣治,最初仍在今泗村店鎮舊縣村,史載明朝初年遷至今武清區城關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10月遷至楊村鎮。
1973年7月7日,國務院批覆河北省所轄武清、靜海、寶坻、寧河、薊縣五縣劃歸天津市[4]。16-1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與河北省人民政府在石家莊召開交接會議,部署五縣劃轉相關工作[4]。8月1日,起正式劃歸天津市管轄[4]。1991年,設立武清開發區。
直到2000年6月13日國務院批准武清撤縣建區。
根據(中國)天津市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武清區常住人口為1151313人[5],男性佔比51.44%,女性佔比48.56%,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14.87%,15-59歲佔比65.27%,60歲以上佔比19.86%,65歲以上佔比13.96%。
楊村街道、下朱莊街道、東蒲窪街道、黃莊街道、徐官屯街道、運河西街道、梅廠鎮、大鹼廠鎮、崔黃口鎮、大良鎮、下伍旗鎮、南蔡村鎮、大孟莊鎮、泗村店鎮、河西務鎮、城關鎮、東馬圈鎮、黃花店鎮、石各莊鎮、王慶坨鎮、汊沽港鎮、河北屯鎮、上馬台鎮、大王古莊鎮、陳咀鎮、豆張莊鎮、曹子里鎮、大黃堡鎮、高村鎮、白古屯鎮、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逸仙科學工業園、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天津京濱工業園。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