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簡稱由其前身歐洲核子研究理事會縮寫而來)成立於1954年9月29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西北部郊區的法瑞邊境上,享有治外法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CERN目前有23個成員國[2]。以色列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非歐洲成員國[3]。
成立時間 | 1954年9月29日 |
---|---|
類型 | 國際組織、核研究機構[*] |
法律地位 | Internationale Organisation[*] |
總部 | 瑞士日內瓦州梅蘭 |
坐標 | 46°14′3″N 6°3′19″E |
會員 | |
官方語言 | 英語和法語 |
理事會主席 | 埃利澤·拉比諾維奇[1] |
總幹事 | 法比奧拉·吉亞諾提 |
員工數 | 2,635 (2020年) |
獎項 |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科學技術獎[*]、UNESCO尼爾斯·玻爾獎章 |
網站 | home |
CERN也被用來稱呼它的實驗室,其主要功能是為高能物理學研究的需要,提供粒子加速器和其它基礎設施,以進行許多國際合作的實驗。同時也設立了資料處理能力很強的大型電腦中心,協助實驗數據的分析,供其他地方的研究員使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中樞的使用需求,添·柏納斯-李在此設計了超文字互聯的機制,並在學術圈以外漸漸廣泛流行,故也成為萬維網的發源地。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現在已經聘用大約三千名的全職員工。並有來自80個國籍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CERN進行試驗。這大約佔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
粒子物理學博物館(CERN Science Gateway)歡迎一般公眾在辦公時間參觀。若有提前預約,每天上下午共有兩個時段可以參觀實際的實驗工作,並備有導覽說明。導覽員為來自各國的實驗合作者,可以提供多種語言的嚮導。
縮略詞CERN在法語裏原本代表歐洲核子研究理事會(Conseil Europé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是一個1952年由11個歐洲政府建立的,臨時為實驗室設置的理事會。在臨時理事會被解散後,新的實驗室在1954年9月29日被改名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Organisation Europé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這個縮略詞仍然被保留着。前任CERN的董事-科瓦爾斯基(Lew Kowarski)在任時,CERN的名稱正式更改為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新名字的縮略詞OERN顯得有點突兀。而沃納·海森堡認為「雖然名字是這樣,但縮略詞仍然可以是CERN。」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舉行的實驗在粒子物理學中出現許多重要成就,其中包括:
萬維網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詢問計劃的產物,是由添·柏納斯-李和羅拔·卡里奧在1989年發起[17]。
根據超文字的概念,計劃目的是為了研究人員更好地分享資訊。第一個網站建於1991年。1993年4月30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宣佈開放萬維網給所有人使用。由添·柏納斯-李所製作的第一個網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仍然被儲存起來。
最近,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成了網格計算的發展中心,主持歐洲科學網格計劃(EGEE)、大型強子對撞機網格計算計劃和CERN互聯網交換點(CIXP)-兩個瑞士互聯網的交換點的其中一個。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有一個由六個加速器和一個減速器所組成的網絡正在運作。每一台機器在粒子束進行實驗或被送往更強的加速器前都為粒子提高能量。正在運作的機器如下: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於2008年9月10日投入運作,它被隱藏於總長約27公里的環形隧道中。隧道之前是由大型電子正子對撞機所使用(2000年11月停機)。
這條隧道位於地下100公尺,在日內瓦國際機場和附近的侏羅山之間。由五個實驗對撞機(分別是緊湊緲子線圈、超環面儀器、LHCb、TOTEM與ALICE)組成,於2007年開始運作。這五個對撞偵測器分別在加速器上不同的地點和運用不同的技術來進行研究以及相互驗證的工作。建設這些實驗設施需要不同的工程計劃。例如:為降下CMS實驗偵測器的組件到地下洞穴中,一臺起重機從比利時租來使用。這台機器能夠舉起大約2000噸重的組件。因為建築上的需要,大約5000塊磁鐵在2005年3月7日格林威治時間13:00被下放在一個軸上。
該加速器產生大量的電腦資料,單一研究機構未能夠負擔,因此CERN以串流方式傳送到世界上的各個合作實驗室作分散處理。在2005年4月,研究人員成功地試驗以每秒600MB的傳輸速度傳送到世界七個不同地點。
小型的加速器坐落於梅蘭實驗地點(又名西區),沿着法國邊境的瑞士境內。到了1965年,已經擴展到邊境的另一邊。在與瑞士接壤的法國地方,沒有清晰的界限,只有一些標誌性的石頭。那裏有六個入口通往梅蘭實驗地點:
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及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隧道幾乎完全位於主實驗地點的地表下,差不多完全埋沒於在法國農田之下並不留痕跡。然而他們在某些地點設置了地面站、與實驗有關的大樓與保持對撞機運作的設施,譬如低溫冷卻工廠和通道井。實驗室則位於這些站點下面,深度與隧道相同。
雖然某些低溫冷卻設施及進出區域在瑞士,但當中三個實驗地區在法國境內,而ATLAS則在瑞士。最大的實驗地區就是北區-法國安省Gex區的Prévessin,是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的非對撞機實驗的目標站。其他實驗地區則是為了UA1、UA2、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
除了這些實驗地點,還有其他實驗地點擁有正式名稱或編號。例如:NA32是在北區Prévessin的實驗地點,尋找含有粲夸克的粒子。WA22是在西區梅蘭的實驗地點,利用大型歐洲氣泡室BEBC檢驗微中子的互作用。UA1、UA2則代表地下區域的實驗,那就是在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中進行。
正式成員國:
申請中:
準成員國:
觀察員:
對外開放的設施包括: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