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圖(英語:concept map)是呈現概念間關係的圖解。在概念圖中,由方形及標籤表示概念,如「狗」和「動物」等等。概念間的關係則以含有「導致」、「需要」、「例如」、「促進」等連接詞的箭頭線段連結,箭頭的方向表示往下發展的層次。[1]

Thumb
一張關於的概念圖

概念圖繪製(英語:concept mapping)則是指一種以概念圖為表現手段,將概念之間的關係視覺化表示的技術。

發展過程

約瑟夫·D·諾瓦克英語Joseph D. Novak 於1970年代,在康奈爾大學發展出概念圖繪製技巧。當時,Novak 將這種技巧應用在科學教學上,做為一種增進理解的教學技術。Novak 的設計是基於大衛·奧蘇伯爾同化理論(assimilation theory)。奧蘇伯爾根據建構式學習(constructivism learning)的觀點,強調先前知識(prior knowledge)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框架(framework),並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在諾瓦克的著作《習得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中,指出「有意義的學習,涉及將新概念與命題的同化於既有的認知架構中。」

應用

概念圖在教育以及商業中廣泛用於腦力激盪以及傳達一些複雜概念。

概念圖被認為有助於創意發想。例如,概念圖繪製有時被用作為腦力激盪的工具。雖然概念圖通常是非常個人化且個殊的,但是也會被用在複雜概念的溝通工作中。

形式化的概念圖也被用在軟件設計工作中。通常這種概念圖會以統一建模語言的作為開發方法中的表記系統。

人工智能語義網絡之類的研究中,概念圖繪製也被視為一種初階的「本體建構(ontology-building)」以表徵形式化的論證(formal argument)。

概念圖被廣泛的運用在教育與企業領域:

  • 知識表徵的應用:
    • 創造新知識內容。例如,將內隱知識轉換為有組織的知識資源。
    • 機構知識保存。例如,引出員工的專業知識。
    • 在文獻與相關資料來源中,進行筆記(Note taking)與歸納關鍵概念、其關係與階層。
  • 知識組織的應用:
    • 檢驗複雜概念與論題的對稱性,以及術語聯結。
    • 增強後設認知。
  • 協同與組織溝通的應用:
    • 溝通複雜概念與論題
    • 協同知識塑模(collaborative knowledge modeling)。
    • 促進願景分享與組織間的互相理解。
  • 教育應用:
    • 增進有意義的學習。
    • 評估學習者對學習動機、概念與概念間關係的理解程度。
    • 教學設計:被 Ausubelian 學派用作為進階組織工具,以提供後續資訊與學習的初始概念架構。
    • 訓練:被 Ausubelian 學派用作為進階組織工具,以呈現工作情境,以及情境與其工作、組織的策略目的、與訓練目標的關係。

與心智圖的比較

概念圖與心智圖(mind map)是類似的概念繪製(idea mapping)工具,但是仍然有差別。心智圖通常只受限於描繪階層(樹狀)架構的關係,而概念圖突出概念節點和關係線(即一種true graph 結構)。

有研究證據顯示,知識在腦中是以命題為基本單位,採階層式儲存的。因為概念地圖的目的是反映知識元素的組織,因此概念圖能有助於理解(sense-making)與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另一個概念圖與心智圖的差別,是兩者繪製時速度與自發性的不同。心智圖反映心中所想的。而概念圖被認為應該是現實(抽象上)的概念地圖或系統。

相關軟件

參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