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鴨(中國大陸作棕頸鴨,台灣作菲律賓鴨)(學名:Anas luzonica),又名呂宋鴨,是雁形目鴨科的一種鳥類。[2] 其本地名稱為 papan。它是菲律賓的特有種。

Quick Facts 菲律賓鴨, 保護狀況 ...
菲律賓鴨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鴨科 Anatidae
屬: 鴨屬 Anas
種:
菲律賓鴨 A. luzonica
二名法
Anas luzonica
Fraser, 1839
Close

它以蝦、魚、昆蟲和植物為食,並且經常出現在各類濕地中。[3]

分類

菲律賓鴨是一種涉禽鴨,屬於鴨屬(Anas)。它沒有亞種,因此是單型的[4] 它屬於太平洋類群的 Anas,與夏威夷鴨來珊鴨太平洋黑鴨和已滅絕的加姆島野鴨同屬一個類群。[5]

其學名來自拉丁文鴨 Anas,和菲律賓的呂宋島 Luzon

在菲律賓,它被稱為 papan

特徵

菲律賓鴨體重約832.04克,翼長約237毫米,嘴峰長約54.6毫米,喙寬度約20.1毫米,喙厚度約14.3毫米,跗蹠長約39.2毫米,尾長約84.2毫米。[6]

菲律賓鴨是一種顯眼的大型鴨。它有一個黑色的頭冠、後頸和眼條,頭部和頸部為肉桂色。其身體的其餘部分為灰褐色,並有一個明亮的綠色翼鏡羽。腿部為灰褐色,嘴巴呈藍灰色。雌鴨比雄鴨稍小,但外觀相同。[4]

分佈與棲地

菲律賓鴨已知分佈於所有主要的菲律賓島嶼和8個小島,但自1980年代以來,大多數的目擊記錄來自於呂宋棉蘭老島[7][4][8] 長距離的迷鳥曾在沖繩島台灣被發現。

菲律賓鴨在其分佈區內為留鳥,其棲息在開放的湖泊、沼澤等濕地環境中,食性為雜食性,主要食物來源是水生植物。[6] 在其分佈範圍內的各類濕地中均有發現,但其偏好的棲地是淺水的淡水沼澤地。[4]

保護狀況

菲律賓鴨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評為易危物種,估計剩餘3,300 - 6,700隻成熟個體。自1970年代以來,由於狩獵和棲地喪失,其種群數量大幅下降。自1960年代以來,這種鴨每年有數千隻被獵殺,至1980年代末。[8]

棲地喪失主要由於濕地排水、水產養殖紅樹林破壞和魚塘的建立。[4]

該物種出現在多個保護區,包括Manleluag溫泉保護區伊格利特-巴科山自然公園瑙漢湖國家公園巴丹國家公園北部山脈馬德雷自然公園拉斯皮納斯–帕拉納克濕地公園奧蘭戈群島,以及拉姆薩濕地(Ramsar wetland)。然而,如同大多數菲律賓的情況,對盜獵的執法很鬆散。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