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納盜龍屬名Santanaraptor,意為「桑塔納組英語Santana Formation的盜賊」)是獸腳類恐龍的一個,生存於大約1.12億年前早白堊世阿普第階晚期至阿爾布階早期)的南美洲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桑塔納盜龍屬
化石時期:阿普第階阿爾布階112 Ma
Thumb
骨骼重建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鳥吻類 Averostra
演化支 堅尾龍類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演化支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演化支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總科: 暴龍總科 Tyrannosauroidea
演化支 泛暴龍類 Pantyrannosauria
屬: 桑塔納盜龍屬 Santanaraptor
Kellner, 1999
模式種
普萊西多桑塔納盜龍
Santanaraptor placidus

Kellner, 1999
Close

分類

正模標本MN 4802-V)是部分幼龍骨骼,由三節帶着人字骨的頸椎、坐骨、股骨、脛骨、腓骨、腳部及軟組織組成。化石化組織包括一層很薄的表皮[1]肌肉纖維及疑似的血管[2]標本在1996年發現於巴西東北塞阿拉州羅穆阿爾多組英語Romualdo Formation(桑塔納群)。[3]雖然主要所知於軀幹後段材料,但該化石代表的個體可能已經長到1.25米(4.1英尺)長。化石骨盆後肢部骨骼組成,這些僅對其整體外觀提供少量信息。然而它肯定是種虛骨龍類,一些特徵顯示它可能是暴龍超科成員。從長臂、三指手部及纖細後肢推測其與帝龍冠龍相似。[3]

Thumb
體型比較

模式種普萊西多桑塔納盜龍(S. placidus)由亞歷山大·克爾納英語Alexander Kellner在1999年首次描述。種名致敬卡里里大學古生物博物館葡萄牙語Museu de Paleontologia da Universidade Regional do Cariri創始人普萊西多·西達德·努文斯葡萄牙語Placido Cidade Nuvens[4]

本屬剛發現時被視為手盜龍類獸腳類,但現在根據股骨特徵而視為基幹虛骨龍類。霍茲(2004年)將桑塔納盜龍列為岡瓦納古陸上發現的首個暴龍超科[5]德考特和格瑞洛(2018年)亦作出同樣發現。[6]然而該觀點現已受到批評,因為這種被誤認的暴龍超科特徵亦廣泛見於虛骨龍類,而腳部的幾個方面更近似西北阿根廷龍科[7]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