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準噶爾勒銘碑(全稱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之碑或簡稱格登碑)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立於乾隆時代記載着準噶爾之役的格登山之戰的戰績的銘碑。是乾隆帝西域親自撰寫的四塊御碑之中唯一完整存世的[1][2]。平定準噶爾勒銘碑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

Quick Facts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
Thumb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拓本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清代
編號5-473
認定時間2001年6月25日
Close

地理信息

Thumb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座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夏特柯爾克孜族鄉的格登山上,距離縣城約60公里,距離松拜邊防站營區大概100米,西南距離中國哈薩克斯坦邊界河蘇木拜河200米左右,東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七十六團一連駐地超過4公里,海拔1900多米。格登山屬於天山山脈薩爾套山的一小段,「格登」蒙語意為「後腦骨」[3]

立碑維護及現狀

立碑的時間記載並不統一,主要有乾隆二十年(1755年)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及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立碑的說法[4],乾隆二十年說是因為此年提出立碑,但後因阿睦爾撒納反叛清營以及大小和卓之亂,立碑之事被耽誤了。乾隆二十五年說是因為此年年末清政府重新提出立碑並排除諸如工匠斷糧、無馱載牲畜、無船渡伊犁河等困難後正式開始施工。但竣工時間則到了乾隆二十七年,這也就是乾隆二十七年說的由來[3]

立碑事宜由時任伊犁參贊大臣阿桂負責[1],關於碑石的由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認為是由千餘名清兵從南疆葉城縣運至格登山[3],此說法被當地媒體和全國媒體廣泛運用[5][6],但之後學者通過對當時奏摺等相關史料進行調查後發現,石碑是由甘肅工匠在格登山當地尋石刻字,由原宗室侍衛恆斌等人協助綠營建設地基及遮蓋,由回子維吾爾族先民)燒制石灰共同協作完成[3]。根據《欽定皇輿西域圖志》的記載,自立碑開始,每年春秋,都會派遣官員到此地進行祭祀活動[7]

格登碑前後多次被維護,光緒十年(1884年)六月和光緒三十年(1904年)分別被伊犁將軍金順伊犁將軍長庚對碑身和碑亭進行過重修[4]。後因年久失修碑亭不復存在,碑文有所漫漶。1974年,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75年、1985年分別建立過碑亭保護石碑。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03年年末,石碑碑身在昭蘇縣6.1級地震中出現裂痕,碑亭倒塌[8],2006年,對此文化遺產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修復[9]。2009年8月,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複查[3]。2023年,以「平定準噶爾勒銘碑」被列為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10]

格登碑為淺藍色花崗岩。通高299厘米(一說303厘米[11]),分為碑首、碑趺、碑身三部分。其中半圓形碑首最高處54厘米,寬90厘米、厚25厘米,碑趺高75厘米、寬105厘米、厚55厘米,碑身高170厘米、寬90厘米、厚25厘米。碑首有花邊及雙龍戲珠的圖案,正反兩面分別刻有「皇清」、「萬古」的字樣。碑趺四周有花紋,花紋內為「滄海紅日」的浮雕。碑身有6厘米的花邊,在花邊內刻有四種文字的碑文,陽面刻有滿文漢文,陰面刻有蒙文藏文。漢文為豎刻8行240字[12]。漢文碑文是由乾隆帝親自撰寫的四言叶韻體[13],並且漢文應該是完成最早,其他的語言則是翻譯自漢文[14]。蒙文原擬用胡都木文書寫後改用托忒文書寫[3]

原文內容及歷史

其漢文原文為:

Thumb
清兵在昭蘇格登山追擊達瓦齊的場景

其原文與《欽定皇輿西域圖志》的《御製平定準晴爾勒銘格登山碑文》內容除了個別字如「渡河」與「度河」、「永詔」與「永昭」以及落款外基本一致[16]。碑文因格律的限制和深澀難懂的字詞,使得一些細節並不連貫,難以理解[17]。碑文所講述的是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五月,與清軍交戰的準噶爾部琿台吉達瓦齊撤退至格登山一帶,十四日夜,準噶爾降臣翼長阿玉錫章京巴圖濟爾噶爾以及宰桑察哈什帶領22名騎兵奇襲達瓦齊大營並致使達瓦齊核心軍事力量覆沒的故事。據《西陲總統事略》記載此役戰果為二十五人擒獲二十名台吉、四名宰桑等共七千餘人,達瓦齊逃往南疆後被俘,最終整個準噶爾汗國納入清帝國版圖[18]

Thumb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拓本(陰面)

邊界證據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長順受命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伊犁界約》,格登山此時已被俄國佔領。因此碑的關係,長順在與俄國分界官反覆辯論後,雙方協議將此長五十多里,寬大概四十里格登山劃歸中國所有。在隨後的奏摺《金順等奏中俄重勘竣事摺》中,長順提到:「格登山山巔,有石碑一座,往查乃乾隆二十年勦平準夷……此山已歸俄矣……格登山一隅,仍屬中土。」[19]新疆山脈圖志》卻對這類談判勝利不以為然:「自中俄分界以來,西北山川蹙削數千餘里,而格登以碑故僅存,所謂能讓干乘之國,而見色於豆羹簞食者也。[20]

相關詩歌

立碑之後,該碑因其記載的功績多次被清朝詩人吟詠,諸如:

永和貞觀碣重重

博望殘碑碧蘚封

何似御銘平準績

風雲長護格登峰

——塞上竹枝詞三十首 之一,曹麟開

在被謫流新疆的前湖北黃梅縣知事曹麟開看來,無論是漢裴岑紀功碑,唐姜行本紀功碑還是張騫碑所記載的功績都不如格登碑所記載乾隆平定準噶爾的功績[21]。曾編寫《西域圖志》的褚廷璋也曾對格登碑所記載的事跡進行了藝術再現,通過昔今對比也讚頌了清帝國功績[22]

梯空勁旅倚孱顏

徑出盤鵰落雁間

波浪遠翻圖庫水

風雲高護格登山

碎葉長川流不極

猶懸邊月照潺湲

——吹河,褚廷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