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樹鴨(學名:Dendrocygna javanica)為雁鴨科樹鴨屬的鳥類,又名栗樹鴨,俗名尼鴨、嘯鴨。分佈於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牠們是夜行性覓食的鳥類,白天時通常成群棲息在湖泊和濕潤的稻田周圍。牠們能夠棲息在樹上,有時會在樹洞中築巢。這種棕色且頸部修長的鴨子有寬大的翅膀,在飛行時顯而易見,並發出響亮的兩音節尖銳叫聲。牠的尾部為栗色,這點與其體型較大的親戚草黃樹鴨(尾部為奶油白色)有所區別。
這隻栗色鴨子與草黃樹鴨(D. bicolor)容易混淆,但牠的上尾覆羽是栗色的,而後者則是奶油白色。眼圈呈橙色至黃色。[3] 在直線飛行時,牠們的頭部低於身體的高度,這點與其他Dendrocygna物種相似。頭頂看起來較暗,雌雄鳥的羽毛相似。牠們飛行速度慢,但拍翅頻率快,通常在空中盤旋時會發出重複的尖銳叫聲聲。牠們極為夜行性,白天通常休息。最外側的初級羽毛內側羽片有特別的構造。牠們在飛行時會發出非常明顯的哨音。
分佈於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中南半島、琉球群島、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西南部及鄰近島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長江中下游、雲南、廣西、廣東及沿海島嶼、海南、福建等地,多生活於池塘、沼澤以及水庫。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2]
這是一種廣泛分佈於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低地濕地的定居物種。此物種亦分佈於該地區的島嶼,包括安達曼、尼科巴及馬爾代夫。[4] 牠們有時會根據天氣和水資源的變化進行局部遷移,北方的鳥類則會在冬季遷徙至更南方。牠們棲息於植被茂密的淡水濕地,白天通常在岸邊或沿海的開闊海域休息。[5] 雛鳥全身為黑色,眉毛處有白色斑紋,頭部、翅膀、下背和尾部有白色斑點。[6][7] 曾在野外見過白化個體。[8]
有時在如加爾各答和果阿等城市濕地中可以見到大量此物種,特別是在冬季。[9][10][11] 在阿里普爾動物園,1930年代引進了一些圈養個體,隨後野生鳥類加入了這一群體。[12]
由於其分佈範圍廣,約在1至1000萬平方公里之間,牠們的全球種群數量被認為在兩百萬至兩千萬隻之間,屬於安全狀態。[1] 牠們不易受到狩獵威脅,因為不被認為是美味的食物。[5] 然而,阿薩姆邦的獵人曾被知道會養鴨雛作為活誘餌。[13]
樹鴨通常是群居的。牠們主要以水中的植物和人工栽種的稻米穀物為食,除此之外,還包括小魚、青蛙及無脊椎動物如軟體動物和蠕蟲。[14] 牠們會在水中涉水覓食,也會潛水。牠們經常在陸地上行走,並有觀察到家八哥會跟隨牠們在草地上覓食。[15] 求偶時,雄鳥會面對雌鳥,將喙浸入水中並抬起,然後繞着雌鳥游動。[16][17] 牠們在季風或雨季繁殖,並可能因食物供應的變化而在地區上有所不同。巢址可能選擇在樹洞中,以樹枝和草鋪成,或築於大樹的叉枝上,有時會重用鳶或鷺的舊巢,甚至在地面上築巢。每窩蛋數量為7至12顆白色的蛋,由雙親共同孵化。有時觀察到多達17顆的蛋[18],但這可能是同種巢寄生的跡象。[19] 雛鳥約在22至24天後孵化。單季可能會撫養超過一窩雛鳥。[5][20] 幼鳥有時會被父母背在背上。[21]
在印度,當地名稱如sili和silhahi源自於牠們的尖銳兩音節叫聲。牠們在圈養下會變得非常馴服,會在地上行走並對口哨聲做出反應。在美國的圈養個體曾存活長達9年。[22]
多種內寄生絛蟲,包括Hymenolepis javanensis和Cittotaenia sandgroundi,以及外寄生的羽蝨和蟎,均已在樹鴨身上被描述。[23][24][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