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市,古稱,簡稱東,又稱西溪寧海縣東亭建陵縣等,位於江蘇省沿海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東擁黃海,西接泰州,南依南通,北望鹽城。區域總面積為3240平方公里,擁有85公里黃金海岸線,東臺沿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濱聖地。市人民政府駐東臺鎮

快速預覽 東臺市, 國家 ...
東臺市
縣級市
坐標:32°51′12″N 120°18′13″E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江蘇省
政府駐地東臺鎮
面積
 • 總計3,175.67 平方公里(1,226.13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888,410人
 • 密度280人/平方公里(725人/平方英里)
 • 城鎮524,562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24200
電話區號515
車輛號牌蘇J
行政區劃代碼320981
舊稱寧海/西溪/建陵/海春/晏溪/東亭/淮南中十場/臨海
網站東臺市政府網
關閉

東臺,距今2100多年歷史,是里下河地區較繁華城市,也是范公堤沿線核心的地段之一。東臺人多屬江淮民系,多數人使用江淮官話通泰方言;學界素有「客、贛、通泰方言源於南朝通語說」之說[2],習俗文化類似於南通一帶,與鹽城其他地區略有差別。

東臺以產鹽出名,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被譽為「黃海明珠」。東臺灶撇文化是中國鹽文化的發源地,是淮鹽文化的搖籃。東臺董永七仙女的愛情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臺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秋天響亮惟聞鶴,夜海朦朧每見珠。」詩人范仲淹用這句詩來形容東臺海岸風景。

歷史沿革

本泰州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泰州分置東臺縣,以東臺場為名。[3]

據史料記載,東臺境內古稱淮夷地,屬九州(遠古行政區劃)之一的古揚州。西周吳國春秋後期,「吳亡入」。戰國時期,「越滅入」。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東臺地屬東海郡廣陵縣,縣治所在今揚州市

兩漢時期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平楚,東臺為荊國東陽郡廣陵縣地。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封劉濞為吳王,建都廣陵(今揚州市),東臺屬吳國景帝三年(前154年)改吳為江都國後,屬江都國。元狩六年(前117年)江都國改為廣陵國,屬臨淮郡海陵縣(今泰州),海陵之名始見。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廢400餘縣,海陵縣併入東陽縣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改江平郡為廣陵郡復置海陵縣。三國時江淮為戰爭之,廣陵郡先屬魏,後屬吳,海陵縣時置時廢。

魏晉南北朝時期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滅吳,屬徐州部廣陵郡海陵縣。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設海陵郡,領建陵(僑置)、寧海、如皋、蒲濤(今白蒲)、臨江五縣。其時,東臺地域在徐州部海陵郡建陵、寧海兩縣境內。按《晉書》載,建陵縣城遺址在「海陵縣界,地名青蒲(即今溱東鎮青蒲莊)」。根據明《嘉靖淮揚志》中隋唐揚州圖所繪,寧海縣治設在西溪。嘉慶《東臺縣誌》亦載:臨海在西溪鎮。因寧臨二字諧音,且西溪臨近海濱,故而寧海、臨海之稱謂通用。

隋唐時期開皇元年(581年),廢海陵郡,復置海陵縣,建陵縣並歸海陵縣,東臺地域橫跨海陵、寧海兩縣,先後隸屬揚州總管府和江都郡唐武德九年(626年),寧海縣併入海陵縣。貞觀元年(627年),時屬淮南道揚州海陵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海陵縣置泰州,海陵監(與縣同級)移至東臺場,東臺之名始見於史書。

宋元時期開寶七年(974年)改泰州為泰州軍,領海陵、興化、泰興、如皋四縣,東臺屬泰州軍海陵縣,海陵監移治如皋,置西溪鹽倉監(今東臺西溪)。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泰州路總管府,領海陵、如皋二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泰州路改為泰州,屬揚州路,領縣照舊,東臺屬泰州海陵縣。至正十三年(1353年),泰州白駒場鹽民張士誠起義,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平江路(蘇州),自立為吳王,東臺屬張吳泰州。

明清時期洪武元年(1368年)海陵縣入泰州,直隸中書省揚州府,並設西溪巡檢司。同年,設泰州鹽運分司,轄東臺安豐富安、何垛、丁溪、草堰小海、栟茶、角斜場鹽課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鹽運分司署移置東臺場,駐東臺場鼓樓街(今台城步行街文化廣場東側),東臺各鹽場為其所屬。清康熙六年(1667年),東臺地屬揚州府泰州。雍正元年(1723年),置水利同知(與縣同級)駐東臺,專轄里下河水利。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分泰州東北九場、四鄉設置東臺縣,與泰州同屬揚州府,治所在東臺鎮(今鼓樓街口南50米、公園路西側)。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政府廢府州制,設省縣二級制,東臺縣直屬江蘇省。22年(1933年)3月,改歸江蘇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後改稱泰州行政督察區)管轄。23年(1934年)歸屬江蘇省鹽城行政督察區。29年(1940年)10月15日東臺縣抗日民主政府(地址在舊縣政府內)建立,先後隸屬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區、蘇北臨時行政區。30年(1941年)起先後隸屬蘇中區第二、第四行政區。1945年改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1949年5月,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改為蘇北泰州行政區,東臺縣為其所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元月,東臺縣由蘇北泰州行政區劃屬蘇北鹽城行政區。1953年元月,蘇南、蘇北行政區和南京市合併置江蘇省,東臺隸屬江蘇省鹽城專區。1983年鹽城專區改地級市,東臺為其市屬縣之一。1987年12月,國務院批准東臺撤縣建市(縣級),由省直轄。1988年1月,省政府[1988]9號文件,對由省直轄的問題,因涉及的方面比較多,經研究決定,仍由鹽城市代管。

行政區劃

東臺市下轄14個[4]

溱東鎮、​時堰鎮、​五烈鎮、​梁垛鎮、​安豐鎮、​南沈灶鎮、​富安鎮、​唐洋鎮、​新街鎮、​許河鎮、​三倉鎮、​頭灶鎮、​弶港鎮、​東臺鎮、​國營新曹農場、​國營弶港農場、​東臺經濟開發區和沿海經濟區。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臺市常住人口888410人 。

截至2021年末,東臺市戶籍人口105.46萬人[5],比上年減少1.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7.84萬人,鄉村人口37.63萬人。

交通


更多資訊 前一站, 中國鐵路 ...
前一站 中國鐵路 後一站
草堰站
新沂方向
新長鐵路
鹽城方向
鹽通高鐵
← 35km 東臺站 40km →
關閉

地理

東臺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北緯 32°33′~32°57′,東經120°07′~120°53′,東與黃海相連,南與南通市的海安接壤,西與泰州興化毗鄰,北與大豐區交界,總面積3221平方公里。

東臺境內地勢平坦,地面高程1.4米~5.1米,大部分地區在2.6米~4.6米之間,204國道(范公堤)貫穿南北,將全市自然分成堤東、堤西兩大地塊:堤西屬蘇北里下河碟形窪地東部碟緣平原,東北高平,西南低洼,為著名的時溱窪地;堤東地區為黃河奪淮後泥沙淤積形成的海陸過渡相沈積濱海平原,海岸線以東約50公里的東沙島已高出零線以上,為江(長江)淮(淮河)兩大水系衝擊回流之海陸過渡沈積相沈積物。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東臺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1981–2010年間東臺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6.3
(43.3)
8.3
(46.9)
12.8
(55.0)
19.1
(66.4)
25.0
(77.0)
28.3
(82.9)
31.1
(88.0)
30.7
(87.3)
27.0
(80.6)
22.1
(71.8)
15.7
(60.3)
9.1
(48.4)
19.6
(67.3)
日均氣溫 °C(°F) 2.1
(35.8)
3.9
(39.0)
7.9
(46.2)
13.8
(56.8)
19.5
(67.1)
23.6
(74.5)
27.2
(81.0)
26.7
(80.1)
22.6
(72.7)
17.1
(62.8)
10.7
(51.3)
4.5
(40.1)
15.0
(59.0)
平均低溫 °C(°F) −1.1
(30.0)
0.5
(32.9)
4.1
(39.4)
9.4
(48.9)
15.0
(59.0)
19.9
(67.8)
24.2
(75.6)
23.7
(74.7)
19.1
(66.4)
13.2
(55.8)
6.8
(44.2)
0.9
(33.6)
11.3
(52.4)
平均降水量 mm(吋) 38.3
(1.51)
40.3
(1.59)
67.7
(2.67)
66.1
(2.60)
88.2
(3.47)
146.6
(5.77)
221.1
(8.70)
155.7
(6.13)
101.1
(3.98)
48.6
(1.91)
60.4
(2.38)
27.0
(1.06)
1,061.1
(41.77)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7.1 7.8 10.5 8.9 10.5 11.7 13.4 11.5 9.4 8.0 7.0 5.1 110.9
平均相對濕度(%) 76 77 77 77 77 80 84 85 83 78 77 75 79
月均日照時數 150.0 141.6 158.2 187.9 211.4 178.8 200.4 227.9 186.2 188.5 170.0 168.9 2,169.8
可照百分比 48 46 43 49 50 42 46 55 50 54 54 55 49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6][7]
關閉

爭議

位於東臺市弶港鎮東的條子泥地區原屬於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最南端區域,為配合「百萬畝灘涂圍墾」而被劃出保護區設立條子泥墾區[8]為保持保護區面積不縮水,相當面積的海域被劃入該珍禽保護區。

位於東臺市市區的由實業家張謇創辦的母里師範大學原址(現東臺市第一小學所在位置),原計劃交由東臺市第一小學作為校址直接繼續使用,後經決定拆除在原址建設新教學樓。

名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