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英国哲学家、法学家和社会改革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洛美·邊沁(英語: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英國哲學家、法學家和社會改革家。他是最早支持效益主義和動物權利的人之一。[1]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6月9日) |
他著有《政府論片簡》(1776年),在其中對英國憲法進行了探討。在他的《道德與立法原理》一書中,效益主義的原則第一次得到明確的表達。邊沁在實踐上是激進的社會改革者,他反對君主專制,提倡普選制度。
邊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古典自由主義者之一,其影響力不僅來源於他的著作,而且來源於他全世界的門徒,包括約翰·史都華·彌爾和一些政治領袖,如羅伯特·歐文(烏托邦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於倫敦獵犬溝(Houndsditch),父親謝洛美·邊沁(1712-1792)是一名律師,母親艾麗西亞(Alicia Woodward;1759年去世)是一名綢緞商人之女[2][3]。他就讀於西敏公學。1760年6月28日,他在牛津大學王后學院正式入學。然而他的大學生活也並不愉快。他厭惡他的導師,也同大部分學生相處平平。後來,他曾總結,在牛津:有些人放蕩奢靡,有些人抑鬱乖僻,大多數人則是毫無生氣的。[4]
邊沁童年矮小多病,不喜運動,成年後卻體格健壯。他的生活極有節制,且經常進行戶外運動,因而活力充沛,去世前不久仍能步履輕捷。他惜時如命,所以很少進入社交界,也很少閱讀批評自己著作的文章。盧卡斯和施林認為,邊沁可能會被診斷為亞斯柏格症。 [5][6]在半個世紀中,他經常每天寫作8至10小時,每天寫的手稿平均有10至15對開。
邊沁死後,按照遺願對遺體進行處理,至今仍以正裝的姿態展示在於倫敦大學學院,但由於頭顱在防腐時無法完全保持容貌,現今頭部改以蠟像取代。[7]
邊沁提出效益主義,並於《道德與立法原則概論》中,詳細闡述出效益主義[8]。
邊沁的效益主義以「效益原則」為道德基礎。「效益」就是受牽涉者的「快樂」。當行為傾向於增加「效益」,而不是減少「效益」,就是「對」[9]。
計算效益數量與行為傾向方面,邊沁提出七個指標:「強度」、「持續時間」、「確定或者不確定」、「鄰近或者遙遠」、「產度」、「純度」與「廣度」。「強度」、「持續時間」、「確定或者不確定」、「鄰近或者遙遠」屬於快樂或痛苦的特徵,用來計算個人的快樂或者痛苦數量。「產度」與「純度」屬於行為的特徵,用來算行為傾向於帶來快樂抑或痛苦。「產度」就是帶來相同感情的機會,例如快樂帶來快樂,痛苦帶來痛苦。「純度」就是不帶來相反感情的機會,例如快樂不帶來痛苦,痛苦不帶來快樂。「廣度」,就是受牽涉者的數量[9]。
計算步驟就是先計算「廣度」,然後計算行為對所有受牽涉者在最初時間,所造成的快樂與痛苦的數量。之後,計算在最初時間之後,行為對所有受牽涉者所造成的快樂與痛苦的數量,即快樂的「產度」、「純度」,與痛苦的「產度」、「純度」。最後,總結所有快樂與痛苦的數量。如果在總數量中,快樂較多,那行為就傾向於善。如果於總數量中,痛苦較多,那行為就傾向於惡[9]。
在1786到1787,邊沁去白俄羅斯的克里切夫見他的哥哥(Samuel)。在這次旅行中,邊沁的哥哥向他展示了一種圓形建築的結構可以允許一小部分管理者監視管理大量的低技能工人。[10]邊沁後來結合此次旅行的觀察,設計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圓形監獄系統(英語:panopticon)。[11]該系統後被福柯視為對現代社會中權力分配的比喻。[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