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國核化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承宗(1911年9月5日—2011年5月27日),江蘇吳江人,放射化學家,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中國放射化學的奠基人之一。[1]
楊承宗於1932年畢業於大同大學。1934年進入國立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研究放射化學,師從瑪麗·居禮的首位中國學生鄭大章。1947年經嚴濟慈推薦,楊承宗赴法國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留學,師從瑪麗·居禮的女兒、諾貝爾獎得主伊雷娜·約里奧-居里。1951年,獲巴黎大學理學院博士學位。此後回到中國,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更名為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投入了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創工作。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楊承宗擔任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主任。1961年出任第二機械工業部鈾礦選冶研究所(北京第五研究所)業務副所長,帶領科研人員製備出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核鈾原料。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曾被批判「業務掛帥」、「崇洋媚外」。1970年他隨中科大遷往合肥,1979年出任副校長。1980年,他倡導創辦了中國首所自費走讀大學合肥聯合大學,並擔任首任校長。[2][3]
楊承宗曾任第三至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2]2011年5月27日,他在北京逝世,終年一百歲。[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