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女詞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2],別稱「李三瘦」[註 2],與辛幼安並稱「濟南二安」。
生平
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1084年3月13日),李清照誕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鎮(2004年,徐北文教授經過考證,撰文稱:李清照籍貫應該是齊州歷下人,即今濟南市歷城區人,但是其一生並未在濟南定居過)。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外曾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岐國公。善文學(《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4]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後,生活困頓。建炎三年(1129年),趙明誠獨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5]1129年丈夫於夏曆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6]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7]
李清照晚年說法不一,或有說法稱紹興二年(1132年)曾孤寡再嫁官右承務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吏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1]約卒於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陸游《夫人孫氏墓志銘》「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孫氏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
根據《宋史·藝文志》中說,李清照着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8],皆佚散。現有《漱玉詞》的輯本,存其作約五十首。
文學
李清照存世作品並不多,詞約50首,詩14首,文不足10篇。其實李清照集的宋刊本本來有很多,但都已經失傳,現存的作品都是從明清的選本、筆記中搜羅來的。現存最早的李清照集是崇禎三年(1630)出版的汲古閣《詩詞雜俎》,它所本的是洪武三年(1370年)年的抄本,收錄李清照詞17首。後來汲古閣又出未刻詞《漱玉詞》一卷,收李清照詞49首,成為收錄李詞最多的版本。[9]

李清照前後期作品風格迥異。宋室南渡前,李清照生活美滿,作品熱情活潑,明快天真,多寫少女生活的無憂無慮,以及婚後的離別相思,充分表現女性閨閣的感情。宋室南渡之後,丈夫病死,又逢國家破亡,都一一映入詞作之中,李清照多寫顛沛流離之苦,孤獨無依之悲,纏綿淒苦,而入於深沉的傷感。
李清照前期詞風婉約,委婉含蓄。後期因歷經國破家亡、喪夫等之痛,詞風轉為孤寂淒苦。作詞特點為音律和諧,善於白描,刻畫細膩,形象生動,比喻貼切,用典妥貼,善用疊字、疊句和對句,喜以淺白之字和尋常之語入詞,淺近自然。
李清照對詩詞的分界看的很嚴格,她在《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主張詞必須尚文雅,協音律,鋪敍,典重,故實。李清照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創造了「易安體」風格特點:以尋常語入詞;格調淒婉悲愴;倜儻有丈夫氣。
同為宋代人的朱熹說:「本朝婦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而後世對李清照的成就評價則更進一步,例如楊慎就明確提出:「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10]。沈曾植將李詞的藝術魅力描述為:「墮情者醉其芳馨,飛想者賞其神駿」[11]。鄭振鐸亦極力稱讚李清照,但將其稱為「詩人」:「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像她那樣的詞,在意境一方面,在風格一方面,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12]。因其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出類拔萃,亦被後世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 《聲聲慢》開首七聯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守定(編者註:此非筆誤,確是「定」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有此文筆,殆間氣也。(張瑞義《貴耳集》卷上)
- 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其詞云……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楊慎《詞品》卷二)
- 予少時和唐宋詞三百闕,獨不敢次「尋尋覓覓」一篇,恐為婦人所笑。(沈謙《東江集鈔》)
- 元伊士珍《琅嬛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末三句:「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這是一厥悼亡丈夫趙明誠之詞,梅花本是貫穿從戀愛到婚姻的意象,此三句道出了丈夫離世後的茫然與無助。
-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代著名詞學家黃蓼園在《寥園詞選》中說:「『綠肥紅瘦』,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後世紀念
- 山東省濟南市李清照紀念堂
- 李清照紀念堂在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側,1959年建成,2001年擴建,佔地四千餘平方米[14]。紀念堂大門有郭沫若手書「李清照紀念堂」額匾。紀念堂正中立李清照雕像。李清照舊居漱玉堂在紀念堂側,郭沫若手書額匾「易安舊居」。
- 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清照園
- 位於百脈泉公園內,1997年建成。
- 山東省青州市李清照紀念館
- 范公亭公園內,洋溪湖畔,建於1993年。
- 浙江省金華市李清照紀念堂
- 位於八詠樓內,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流落到金華,登樓作《題八詠樓》詩。1994年將八詠樓正廳改為李清照紀念堂。
- 浙江省杭州市清照亭
- 西湖環湖南線景區柳浪聞鶯公園內,2002年落成。
- 山東省濟南市清照亭
- 蟠龍山森林公園內,2004年落成。
因李清照曾被稱為「藕花神」,故在濟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有她的供像。
流行文化
- 2014年話劇《李清照》 魏育佼 飾
- 2002年台灣言情小說作家芃羽著作《夏日同學會》,提到與男主角曾經失散的已故兄長自知短命,便自詡冰人,在日記寫下李清照《漁家傲》一詞來形容女主角美貌,希望孖生弟弟讀後能繼承遺志,娶他生前最愛的女同學為妻。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