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名哥奴,號月堂,陝西人。唐朝遠房宗室、權臣、奸臣。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出任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此任相十九年。李林甫任相期間主要對唐高宗以來逐漸惡化的冗官現象進行了整頓,並編訂《長行旨》改革地方財政,在京師設置常平倉解決長安長期的缺糧情況,編訂《唐六典》等。後期因捲入唐玄宗震懾太子李亨一案而開罪唐肅宗,又與楊國忠不和,導致身後聲名狼藉。
李林甫出自李唐宗室郇王房,是郇王李禕(太祖李虎第六子)的玄孫,長平肅王李叔良的曾孫,華陽郡公、原州長史李孝斌的孫子,揚州參軍李思誨之子。
李林甫性狡獪,雖然能執筆為文,但並沒有學問[1],善音律,為舅氏姜皎所愛。姜皎的親家堂叔祖父侍中源乾曜對李林甫評價不好,他說:「郎官須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豈是郎官耶?」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任御史中丞,歷任刑部、吏部侍郎,其中離間中書令張九齡,使之被貶。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至天寶十一載(752年)間任唐朝宰相,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起兼任中書令。為人陰柔奸狡,人稱「口蜜腹劍」[2][3],又稱他為「肉腰刀」[2]。並參與武惠妃奪嫡之謀,造成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位皇子被冤殺,意在擁立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瑁,未遂後又試圖廢黜新的皇太子李璵(即肅宗李亨),迫使李璵先後休棄一妻一妾。
開元年間,張嘉貞、王晙、張說、蕭嵩、杜暹等皆以節度使之職入朝知政事。李林甫欲杜絕「出將入相」之源,嘗奏曰:「文士為將,怯當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戰有勇,寒族即無黨援。」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專任大將,李林甫利用這些人不太識文字,無法入相,以鞏固自身的權力,但此舉使安祿山趁機亂階,間接造成安史之亂爆發。因與楊國忠相惡,死後為國忠所構陷,追奪官爵,時人以爲冤。
《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均載李林甫「尤忌文學之士」。《新唐書》稱天寶六年他操縱科舉,導致無人及第,其中包括杜甫和元結,而自己反而奏稱「野無遺賢」。《資治通鑑》也沿用此說法。這一說法的最早來源是元結所寫的《喻友》,但文中原話是「布衣之士無有第者」[4],也就是沒有否定非平民出身者及第的可能性。實際上後來當了太公廟丞的張陟(一作張涉)可能就是天寶六年及第的。[5]
《舊唐書》又稱高適也是因為不受李林甫看重而僅僅當了一個封丘尉,但實際上封丘是緊縣,對於一個沒有身份背景的人來說,給封丘尉不算小看他。而高適獲官後也曾作《留上李右相》向李林甫表達感激。[5]
李本人雖然不是科舉出身,但也懂得作詩,和韓朝宗、席豫有來往,與張九齡、王維、孫逖、盧僎均有唱和。王維在《和僕射晉公扈從溫湯》中稱他為「哲匠」,孫逖《奉和李右相賞會昌林亭》稱其為「賢相」。在李任內,王維最高擔任過五品上的庫部郎中、吏部郎中,孫逖當過正四品上的太子左庶子,席豫當過正三品的禮部尚書[5]。王維和他的關係尤其好,除去寫詩唱和之外,二人也是畫友。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即說:「李林甫,亦善丹青」。此外,王維和李的書記苑咸也有交往,王曾寫《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之贈》贈與苑咸,後者寫了《酬王維》回應他,之後王又寫了《重酬苑郎中並序》[6]。
李林甫掌權十八年間,雖有許多陰謀算計,但自身能力的確有過人之處。《舊唐書》即評其處事謹慎、有章法:「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