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名哥奴,號月堂陝西人。唐朝遠房宗室、權臣、奸臣。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出任禮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從此任相十九年。李林甫任相期間主要對唐高宗以來逐漸惡化的冗官現象進行了整頓,並編訂《長行旨》改革地方財政,在京師設置常平倉解決長安長期的缺糧情況,編訂《唐六典》等。後期因捲入唐玄宗震懾太子李亨一案而開罪唐肅宗,又與楊國忠不和,導致身後聲名狼藉。

快速預覽 李林甫, 國家 ...
李林甫
唐朝宰相
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國家中國
時代唐朝
主君唐玄宗
出生唐高宗永淳二年
683年
逝世唐玄宗天寶十二載
753年(69—70歲)
親屬
父親揚州參軍李思誨
母親姜氏,唐太宗蘭陵公主之外孫女
李岫
其他親屬天祖父:唐太祖李虎
高祖父:郇王李禕
曾祖父:長平肅王李叔良
祖父:華陽郡公李孝斌
外高祖父: 唐太宗
外曾祖母:蘭陵公主
外祖母: 竇氏
伯伯:李思訓
堂弟:李昭道
千牛備身、太子右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吏部侍郎、黃門侍郎、禮部尚書、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關閉

生平

李林甫出自李唐宗室郇王房,是郇王李禕(太祖李虎第六子)的玄孫,長平肅王李叔良的曾孫,華陽郡公、原州長史李孝斌的孫子,揚州參軍李思誨之子。

李林甫性狡獪,雖然能執筆為文,但並沒有學問[1],善音律,為舅氏姜皎所愛。姜皎的親家堂叔祖父侍中源乾曜對李林甫評價不好,他說:「郎官須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豈是郎官耶?」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任御史中丞,歷任刑部、吏部侍郎,其中離間中書令張九齡,使之被貶。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至天寶十一載(752年)間任唐朝宰相,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起兼任中書令。為人陰柔奸狡,人稱「口蜜腹劍」[2][3],又稱他為「肉腰刀」[2]。並參與武惠妃奪嫡之謀,造成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位皇子被冤殺,意在擁立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瑁,未遂後又試圖廢黜新的皇太子李璵(即肅宗李亨),迫使李璵先後休棄一妻一妾。

開元年間,張嘉貞王晙張說蕭嵩杜暹等皆以節度使之職入朝知政事。李林甫欲杜絕「出將入相」之源,嘗奏曰:「文士為將,怯當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戰有勇,寒族即無黨援。」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專任大將,李林甫利用這些人不太識文字,無法入相,以鞏固自身的權力,但此舉使安祿山趁機亂階,間接造成安史之亂爆發。因與楊國忠相惡,死後為國忠所構陷,追奪官爵,時人以爲冤。

和文人的關係

《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均載李林甫「尤忌文學之士」。《新唐書》稱天寶六年他操縱科舉,導致無人及第,其中包括杜甫元結,而自己反而奏稱「野無遺賢」。《資治通鑑》也沿用此說法。這一說法的最早來源是元結所寫的《喻友》,但文中原話是「布衣之士無有第者」[4],也就是沒有否定非平民出身者及第的可能性。實際上後來當了太公廟丞的張陟(一作張涉)可能就是天寶六年及第的。[5]

《舊唐書》又稱高適也是因為不受李林甫看重而僅僅當了一個封丘尉,但實際上封丘緊縣,對於一個沒有身份背景的人來說,給封丘尉不算小看他。而高適獲官後也曾作《留上李右相》向李林甫表達感激。[5]

李本人雖然不是科舉出身,但也懂得作詩,和韓朝宗席豫有來往,與張九齡王維孫逖盧僎均有唱和。王維在《和僕射晉公扈從溫湯》中稱他為「哲匠」,孫逖《奉和李右相賞會昌林亭》稱其為「賢相」。在李任內,王維最高擔任過五品上的庫部郎中、吏部郎中,孫逖當過正四品上的太子左庶子,席豫當過正三品的禮部尚書[5]。王維和他的關係尤其好,除去寫詩唱和之外,二人也是畫友。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即說:「李林甫,亦善丹青」。此外,王維和李的書記苑咸也有交往,王曾寫《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之贈》贈與苑咸,後者寫了《酬王維》回應他,之後王又寫了《重酬苑郎中並序》[6]

李林甫掌權十八年間,雖有許多陰謀算計,但自身能力的確有過人之處。《舊唐書》即評其處事謹慎、有章法:「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5]

逸聞

  • 舊唐書·李林甫傳》記載李林甫雖然能執筆為文,但並沒有學問。李林甫執掌吏部時,有候補人選嚴迥判語使用了「杕杜」二字[註 1],李林甫不識「杕」字,詢問吏部侍郎韋陟「杖杜」二字何意,韋陟不敢據實回答,只得低頭不語。又有一次李林甫寫信祝賀舅家表弟太常少卿姜度生子之喜,將「弄璋」[註 2]寫成了「弄獐」。[1]遂有人以「杖杜宰相」和「弄獐宰相」來譏諷他才疏學淺。
  • 成語「口蜜腹劍」也是與他有關。[2][3]
  • 安祿山得唐玄宗寵信,於天寶六年獲授御史大夫,於是恃著恩寵,在謁見宰相李林甫時不甚謙恭。李林甫於是命安祿山與玄宗的另一名寵臣王鉷一同參見,安祿山見同為大夫的王鉷向李林甫恭謹行禮,嚇得也一同彎腰行禮。李林甫與安祿山交談,總能猜到他心中所想並事先說出來;見安祿山嚇得一身冷汗,又溫言說話並以禮相待,並把自己的袍披在他身上。安祿山因而對李林甫敬若神明,知無不言。手下劉駱谷向安祿山奏事,他都先問李林甫說了甚麼,若李林甫說了好話便歡呼,若曾提及安祿山要檢討之言,則怕得要死。[7][8]

家庭

  • 有子二十五人,女二十五人
  • 子,李岫,將作監
  • 子,李崿,司儲郎中
  • 子,李嶼太常少卿
  • 子,李崒武功
  • 子,李㟶,符寶郎
  • 女,嫁張博濟
  • 女,嫁鄭平
  • 女,嫁杜位
  • 女,嫁齊宣
  • 女,嫁元捴
  • 女,李騰空,出家為道,道號女真

註釋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