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機械翻頁顯示(英語:Split-flap Display),有時候簡稱為翻頁顯示(英語:Flap-Display),也譯為翻牌顯示(器;裝置;系統)[1],是一種機電顯示設備,顯示可改變的字母數字文本,有時亦有固定圖形。
機械翻頁顯示經常被用作機場和鐵路車站的公共運輸時刻表,因意大利烏迪內的生產商Solari di Udine的緣故,經常被稱為Solari顯示板,在中歐國家,它們則因捷克生產商之故被稱為Pragotron。
機械翻頁顯示曾廣泛用於稱為翻頁鐘的消費品鐘錶。
每個字符或圖形的位置都有一組翻板,以油漆或絲網印刷附上字符或圖形;字符或圖形從中截短,下半部分印在第一塊翻板的背面,上半部分則位於第二塊翻板的正面,同時第二塊翻板的背面則印有下一個字符或圖形的下半部分,以此類推。正面向外的翻板通常由上方一組彈簧撥片卡住,當旁邊的驅動齒輪轉動時,此前位於上方的翻板越過撥片下落,繞轉軸翻動露出背面及印製的第二個字符/圖形。[1]循環往復,這些翻板精確地轉動,以顯示所需要的字符或圖形。
這類顯示裝置,經常出現於鐵路車站和機場,在那裏作為航班信息顯示系統,典型的是顯示出發或到達班次的信息——儘管數字形式的現時更為常見。
有時翻板尺寸較大,可以顯示整個單詞;而在其他裝置上是幾個較小的翻板,每個顯示單一字符。前一種方法受限於可以顯示在翻板上的單詞,而後者不然,輸出的信息無需增加或替換翻板即可改變(儘管圖象需要)。在右側圖中的法蘭克福火車總站的例子中,圖片中部的目的地分拆為字母顯示,而左右兩側的信息則各佔據一整個翻板的位置。
在無電或斷電時機械翻頁顯示的內容將凍結。 首先這或是一個優勢,因為信息仍然是正確的;但當信息變得過時,則可能比沒有任何信息更糟。
點陣磁翻(Flip-dot Display)和發光二極管(LED)顯示可以在多數用途上替代機械翻頁顯示。這兩種替代技術的輸出信息更容易修改(對於圖像只需重編程而無需替換實體部件),但受到低可讀性困擾;它們的刷新速率更高,而機械翻頁顯示常常必須通過多種狀態間的變換來輪轉。
機械翻頁顯示相對於這些替代技術的優勢包括:
1970年代的許多電視遊戲節目中使用了這類顯示技術,作為選手台前的計分板。通常,翻板沿垂直軸線左右翻動——儘管沿水平軸線上下翻動的並非完全不為人知。遊戲節目 家庭問答前幾季使用了一個機械翻頁顯示裝置作為遊戲板的一部分(後續季度使用了更加現代化的數字顯示,並最終直接改用一塊大型平板顯示器)。尼克國際兒童頻道的遊戲節目Make the Grade的遊戲板,曾經是一個7×7的機械分頁顯示板,用以顯示主題和萬能卡,以及跟蹤選手進展。GSN(遊戲節目網)的電視遊戲節目連鎖反應使用計算機模擬的機械分頁顯示以展示一連串的不同單詞。[來源請求]在意大利,機械分頁顯示已偶被用作公共交通車輛的線路牌,在1980年代中期的英國也短暫掀起過一陣類似的潮流。[3]
機械分頁顯示板目前正在以下站場使用:
在希臘,這些顯示屏仍然普遍存在。大多數的機場和火車站有一個,最顯眼的是雅典國際機場的兩個巨大的顯示屏。巴士站、電車站,及雅典的地鐵和通勤鐵路Proastiakos車站則使用電子顯示器。
瑞士的多數主要鐵路車站仍然有機械翻頁顯示板在運作。雖然站台上的翻頁顯示正在被液晶屏幕逐步取代,鑑於較數字顯示具有更佳的可讀性,多數主要鐵路車站站廳內的大型綜合出發信息板依然使用機械翻頁顯示。近年來,一些站甚至新裝了機械翻頁顯示板,或者用新型號取代過時的。蘇黎世火車總站大廳的主翻頁顯示板於2015年10月18日退役並拆除,由更大的新LED屏幕取代。[4]
此前配備有這些翻頁顯示板的車站包括但不限於:
在斯科普里,售票處上方的Solari機械翻頁顯示板,以西里爾字母顯示一系列目的地,包括前南斯拉夫範圍,例如科索沃波列(Косово поле)和蒂托夫韋萊斯(Титов Велес)以及西歐的目的地,如多特蒙德(Дортмунд)和巴黎里昂(парис лион)。截至2013年該顯示板已停用,並至2015年8月為止已被售票處方面拆除廢棄。站台上較小的Solari顯示板至2015年8月仍在原處,但已停止使用。
自1980年代以來,除了乘客人數很低的車站,荷蘭的所有鐵路車站都在所有站台上裝設有機械翻頁顯示板,以提供即將抵達列車的詳細資訊。較大的車站也將這種樣式的顯示板裝設於樓梯間和入口處,最繁忙的車站則有大型信息概覽顯示板設於主廳,例如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烏得勒支中央車站和鹿特丹中央車站。2010至2012年期間,上述翻頁顯示板陸續停止運作。多數翻頁顯示被液晶屏幕代替,在某些直射陽光會過分影響可讀性的情況下則使用LED。
台北車站之大廳售票房上方、剪票口上方及月臺上方設有多部機械翻頁顯示板,原計劃在2011年的翻新工程中將大廳售票房上方的兩個翻頁顯示板全部拆除。但在本地鐵路愛好者的保育呼籲下,將其中一個翻頁顯示板移設至新票房上方,但是其他地方的翻頁顯示板則是慢慢汱除。截至2018年,新票房上方的翻頁顯示板與其他地方的LED或LCD螢幕共存並且功能完好。因機械故障因素,臺灣鐵路管理局原預計將於2019年年底拆除,改為LED或LCD螢幕之電子化時刻表,原翻頁顯示板將保存於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14]但只是先停用,將原顯示板全部翻至空白頁鎖定,直至2024年1月13日拆除。
翻頁顯示的美學效果是他們被以純藝術形式使用的原因,例如在採用這一顯示技術的美國密爾沃基現代藝術作品《行人戲劇》(Pedestrian Drama),以及Juan Fontanive的作品中;後者自2005年起即大量採用此種裝置。
英國搖滾樂隊「敵人」的專輯We'll Live and Die in These Towns,封面基於英國鐵路車站的Solari翻頁顯示板而設計。
美國費城的「壁畫藝術計劃」(Mural Arts Program)中,使用一塊機械翻頁顯示板,向進入展館費爾摩禮堂的參觀者展示歡迎信息,此外還有主賓、獲獎者、贊助者等的特別歡迎辭(recognition)。[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