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實夫(1907年—1941年),內蒙古土默特旗人,中華民國將領,共產黨員,官至少將,是於中國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1][2]
生平
朱實夫為中國內蒙古人,1923年報考北京蒙藏學校並被錄取,1925年當選為中華民國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倡導內蒙自治。1925年冬,朱實夫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在此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在馮玉祥部任軍官。1920年代末,前往莫斯科砲兵專門學校深造,畢業後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工作,以商人的身份在中蒙邊界間往返,協助中國共產黨轉移共產黨員。1931年秋天,朱實夫護送王若飛等人從烏蘭巴托回國,組建中共西北特別委員會[3]。1933年初,朱實夫被捕入獄,在獄中患上傷寒,後來在土默特旗總管公署秘書長榮祥的保釋下出獄並得以康復。1934年到孫殿英麾下的41軍學兵隊任教官。[1][4]
朱實夫1934年被邀請至蒙政會任職。1936年2月,在日本關東軍的支持下,蒙政會領導人德王成立蒙古軍政府,任總司令、總裁。2月21日,因不滿德王公開投日,朱實夫發動百靈廟暴動,帶領千餘人投國民革命軍傅作義旗下。隨朱實夫投誠的部隊改編為蒙旗保安總隊,朱實夫任副總隊長。11月24日,傅作義調派第三十五軍主力攻克蒙古軍政府第七師駐守的百靈廟,是為「綏遠抗戰」,朱實夫參與了紅格爾圖戰役。1937年夏,蒙旗保安總隊改編為蒙旗獨立旅,朱實夫改任第二大隊長兼訓練長。[1][4]
1937年10月12日,日偽軍入侵歸綏,朱實夫率部抵抗。在此次戰鬥中,朱實夫負傷,所率部隊因寡不敵眾撤退到伊克昭盟堅持抗戰[5]。1938年5月[1](一說1939年間[4]),蒙旗獨立旅改編為新三師,朱實夫任第八團團長,駐守伊克昭盟。1941年,朱實夫任新3師副師長,官拜少將,當年夏季率部轉進甘肅。[1][4]
1941年,朱實夫逝世。朱實夫的死因和具體死亡日期有多種說法,有說法稱朱實夫於9月15日在戰鬥中中彈殉職[6],亦有說法稱朱實夫於當年七月死於腿部槍傷發作[4],還有說法稱朱實夫於當年一月被國民黨毒殺[7]。《淡江史學》認為朱實夫並非死於戰場[8]。1942年3月30日,中華民國政府特以1456號褒揚令明令褒揚[9]。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認定朱實夫為抗日英烈[1]。
家庭
- 夫人:經瑞霞,1931年秋訂婚。[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