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亞(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男,湖北漢陽人,生於湖北宜昌,中國核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生平
1941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2年夏轉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5年畢業。後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1950年春回國。回國後,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1953年1月,全國院校調整,調往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任教授。1956年,參與籌建近代物理研究室(1957年劃歸北京大學),擔負起為中國培養第一批原子能專業人才的重任。
1957年後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與鄧稼先等負責並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文革期間一度住在賓館,因北京的家中常被紅衛兵光顧,後來當局派人保衛倖免於難,他的研製工作得以繼續[1]。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4年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同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出任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
2011年2月26日10時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社會兼職
曾任中國共產黨第九屆、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四屆、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核學會第一屆、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第三屆、四屆名譽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評選委員會主任。
1986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全國委員會。6月28日,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推舉其擔任副主席[2][3][4]。1995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並選舉產生第四屆全國委員會。5月27日,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其被選為主席[5][6][7]。1996年5月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獎項和榮譽
獲198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9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4年12月,為表彰朱光亞對中國科技事業特別是原子能科技事業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中國國家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評價
官方評價朱光亞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科學家,我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