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木樨地map

39.907379°N 116.337583°E / 39.907379; 116.337583

Thumb
木樨地橋
Thumb
位於木樨地橋西南的北京鐵路局總部

木樨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海淀區復興路銜接處,是由北京西部外圍地區進入中心城區的要道。木樨地是1989年六四事件中死傷最為嚴重的地區。

歷史

名稱

關於木樨地這一地名的來歷存在不同說法。[1]

一說,此處位於阜成門外西南,明朝曾在此大面積種植苜蓿,為皇帝的御馬供給飼料。清朝此處成村落,稱「苜蓿地」。中華民國時期,訛化為「木樨地」。[1]

二說,清朝時,門頭溝向北京城運煤的駱駝隊大多須經阜成門,當時此處有許多野苜蓿,故趕駱駝者常在此讓駱駝吃苜蓿,此地便被稱為「苜蓿地」,後諧音為「木樨地」。[1]

三說,此處曾種植大量桂花,因桂花樹統稱木犀,「樨」與「犀」同音同義,故此處稱「木樨地」。[1]

四說,此處曾為白雲觀的菜園,盛產黃花菜。黃花菜俗稱木樨,故此菜園被稱為「木樨地」。[1]

據史料記載,第一說可信。《明世宗實錄》載,嘉靖七年七月(1528 年),「九門苜蓿地上,計一百一十頃有餘。舊例:分撥東、西、南、北四門,每門把總一員,官軍一百名,給領御馬監銀一十七兩,賃牛傭耕,按月採集苜蓿,以供芻牧。至是,戶部右侍郎王軏等查議,以為地多遺利,軍多曠役,請於每門只留地十頃,令軍三十名仍舊採辦,以供內廄餵養。」據此,明朝時北京城門外附近地區有軍隊種植苜蓿,作為皇家御馬的飼料。阜成門外西南(今復興門外)的木樨地與永定門外的木樨園均因明朝時為軍隊種植苜蓿之地而得名。[1]

事件

1989年6月3日晚到4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參與示威遊行的群眾、圍觀的市民、兩邊居民樓開槍,因此木樨地是六四事件中死傷最為嚴重的地區。[2]

建築

此處現有立交橋木樨地橋,周圍有中國科技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玉淵潭公園北京鐵路局復興醫院北京地鐵木樨地站等。

交通

Thumb
復興門外大街木樨地段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