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最後生還者(英語:The Last of Us,又譯作「美國末日」)是由頑皮狗工作室開發,索尼電腦娛樂發行的動作冒險生存恐怖遊戲,於2013年發行。遊戲以被真菌感染者為題材。遊戲設定在末日之後的美國,玩家將操控喬爾,護送少女艾莉橫跨美國,他們在旅程中相扶持作戰以求存活。《最後生還者》以第三人稱視角進行。玩家可使用槍支和簡易武器,並可以使用潛行來抵禦敵對的人類和被蟲草屬變異真菌感染食人生物。在多人遊戲模式中,最多8名玩家參與合作和競爭玩法。

快速預覽 最後生還者, 常用譯名 ...
最後生還者
  • The Last of Us
Thumb
《最後生還者》遊戲包裝封面
常用譯名最後生還者
類型
平台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4
PlayStation 5
Windows
開發商頑皮狗[a]
發行商索尼電腦娛樂
總監
設計師雅各·明科夫
編劇尼爾·德魯克曼
程式
  • 特拉維斯·麥金托什
  • 積遜·格雷戈瑞
美術
  • 艾力·潘吉蘭
  • 納特·威爾斯
音樂古斯塔沃·桑塔歐拉拉
系列最後生還者系列
模式單人
多人(PS3於2019年9月3日停止服務)
發行日PlayStation 3
  • 全球:2013年6月14日
  • 日本:2013年6月20日
PlayStation 4(《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
  • 北美:2014年7月29日
  • PAL:2014年7月30日
  • 英國:2014年1月8日
PlayStation 5(《最後生還者 第I章》)
  • 全球:2022年9月2日
Windows(《最後生還者 第I章》)
  • 全球:2023年3月28日
關閉

《最後生還者》的開發始於2009年,在頑皮狗的前一款遊戲《秘境探險2:盜亦有道》發行後不久。頑皮狗在公司歷史上首次分成兩個團隊,分別同時開發《秘境探險3:德瑞克的騙局》和《最後生還者》。喬爾和艾莉之間的關係成為遊戲的焦點,所有其他元素都圍繞它展開。演員特羅伊·貝克艾希莉·強森分別為喬爾和艾莉進行配音動作捕捉,並協助創意總監尼爾·德魯克曼創作角色和劇情。配樂由古斯塔沃·桑塔歐拉拉創作。

在2011年12月公佈之後,《最後生還者》被大量玩家期待。遊戲於2013年6月發行於PlayStation 3平台。遊戲獲得了普遍好評,其劇情、遊戲性、視覺效果、聲音設計、人物塑造和對女性角色的描述都得到了讚譽。《最後生還者》是最暢銷的電子遊戲之一,第一周就售出130多萬套,截至2018年4月已售出1700萬套。該遊戲贏得了數百項遊戲獎項與提名,包括多個年度遊戲獎英語List of Game of the Year awards。《最後生還者》還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子遊戲英語List of video games considered the best之一。

遊戲發售後,頑皮狗發佈了多個可下載內容;《最後生還者:往日不再英語The Last of Us: Left Behind》增加了一個聚焦於艾莉和她最好的朋友萊利的單人遊戲;PlayStation 4復刻版《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於2014年7月發行;續集《最後生還者 第II章》於2020年6月發行;完全重製版《最後生還者 第I章英語The Last of Us Part I》於2022年9月2日發行於PlayStation 5平台,於2023年3月28日推出Microsoft Windows版本。該遊戲的成功也催生了一個跨媒體系列英語The Last of Us (franchise),其改編媒體包括2013年的改編漫畫《最後生還者:美國夢》,2023年HBO改編電視劇,還有多款改編作品尚未推出:Themeborne的桌面遊戲《最後生還者:逃離黑暗英語The Last of Us: Escape the Dark》,一款標題未定的的多人遊戲英語Untitled The Last of Us game,以及CMON英語CMON Limited的桌面遊戲。

Remove ads

遊戲系統

《最後生還者》是一款以第三人稱視角進行的動作冒險遊戲[1]。遊戲中,玩家穿越城鎮、建築、森林和下水道等末世環境,推進故事的發展。玩家可以使用槍支、簡易武器和隱身術來抵禦敵對的人類和被冬蟲夏草真菌變異菌株感染的食人生物。在遊戲的大部分時間裏,玩家控制着喬爾,負責護送少女艾莉橫跨美國[2]。在遊戲的冬季部分,玩家還會控制艾莉[3],並在開場時短暫地控制喬爾的女兒莎拉[4]

Thumb
「聆聽模式」下玩家可通過隔牆顯示敵人和角色的輪廓來發現他們的位置[5]

在戰鬥中,玩家可以使用遠程武器,如步槍、獵槍和弓,以及短程武器,如手槍和短管獵槍。玩家還可以搜刮有限的近戰武器,如水管和棒球棍,並投擲瓶子和磚頭來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使敵人眩暈或攻擊敵人[6]。玩家可以使用收集到的零件在工作枱上升級武器。保健包、刀和燃燒彈等裝備可直接找到或使用收集的物品製作。通過收集藥丸和藥用植物,玩家可以提高健康值上限和治療速度等屬性。玩家可通過尋找可食用的物品或使用健康工具包補充健康值[7]

雖然玩家可以直接攻擊敵人,但也可以使用隱身術,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進行攻擊或從他們身邊溜走。在「聆聽模式」中,人物的動作會變慢,畫面變為黑白,玩家的聽覺和空間意識增強,可以透過障礙物顯示敵人的輪廓來定位發出聲音的敵人(但部分難度無法使用)[5]。在動態掩護系統英語Cover system中,玩家可以蹲在障礙物後面,在戰鬥中獲得戰術優勢[8]。遊戲的特點是在沒有戰鬥的階段,往往涉及到人物之間的對話[9]。遊戲中有一些簡單解謎元素,例如使用漂浮的托盤將不會游泳的艾莉移過水體,以及使用梯子或垃圾箱到達更高的地方。在探索黑暗地段時,手電筒對玩家很有幫助。玩家可搜刮筆記、地圖、漫畫等故事收集品,並在背包選單中檢視[10][11]

遊戲的特點是有一個人工智能(AI)系統,人類敵人通過該系統對戰鬥作出反應。如果人類敵人發現了玩家,他們可能會躲避或呼救,也可能在玩家分心、沒彈藥或戰鬥時攻擊。玩家的同伴,如艾莉,可以通過向威脅者投擲物體以使其眩暈,通報玩家看不見的敵人的位置,或使用刀和手槍攻擊敵人來協助戰鬥[12]

遊戲中的感染者有四種:級別依感染程度由低到高分別是跑者、潛伏者、循聲者、巨無霸。前兩個階段的感染者仍有視力,但攻擊力較低;後兩者攻擊力、防禦力更為強大,但完全喪失了視力,僅靠聲音來辨別主角所處的位置。跑者為初階感染者,是最常見且較容易解決的喪屍;潛伏者頭部略為開花,已失去部分頭型,善於埋伏(可躲過聆聽模式);循聲者特徵為頭部裂開且不斷發出高頻率的彈舌聲辨認周遭,擁有極強的聽力,不易近戰肉搏殺死,在未滿足條件的情況下近身甚至會即死;巨無霸是Boss級的敵人,極少見,而攻擊防禦都很高,身上滿是可以拔下投擲的孢子,近身會直接被殺死。而單人遊戲模式下的人類敵人則有政府軍隊,搶奪維生的「獵人」,以及火螢成員。人類敵人有陷入瀕死狀態的可能,此時可使用「處決」進行特殊殺敵。[13][14]

Remove ads

多人模式

遊戲的多人遊戲模式被稱為「陣營」(Factions),可容納最多八人進行四對四對抗的連線遊戲,角色操作、戰鬥方式及可製作的道具則與單人模式類似。遊戲提供三種模式:「補給爭奪戰」、「求生戰」和「盤問」。其中「補給爭奪戰」和「求生戰」皆為隊伍死亡競賽,差別在於前者玩家能夠進行有限次數的復活,後者無法復活[15];「盤問」模式中,玩家可以無限次復活,玩家將敵人擊倒後,可以上前對其進行「盤問」,以獲得對方的保險箱密碼,全隊成功盤問5次後,便可得到對方保險箱的位置。最先打開敵對鎖箱的隊伍獲勝[16][17]。任一模式下,玩家皆須選擇所屬陣營,分別為「火螢」和「獵人」,並以讓陣營中的生存者存活為目標。一局對戰被記作一「天」,經過12「週」後,一輪遊戲結束,玩家可以重新選擇陣營[18][19]

在遊戲中,武器裝備須使用「零件」進行購買和升級,零件則藉由殺敵、傷害、救人、醫療、製作道具等方式來獲得[18]。比賽結束後零件會轉化為「補給」,即玩家的經驗值[17]。積累「補給」可提升玩家的等級,提升等級可獲得更多點數,以購買初始武器或技能[20]。玩家可以將遊戲連接到Facebook賬戶,與Facebook好友匹配遊戲[21]。玩家也可使用帽子、頭盔、面具和徽章來自定義角色的外形[22]。2019年9月3日,頑皮狗關閉了PlayStation 3版本的多人遊戲伺服器[23]

Remove ads

劇情梗概

Thumb
遊戲中主角橫跨美國的路線

遊戲開場設定於2013年的美國,主角喬爾是一個單身父親,與他12歲的女兒莎拉住在德薩斯州。一天晚上,突變的蟲草菌肆虐美國,病菌將其人類宿主變成攻擊性強且吃人的怪物。喬爾與他的弟弟杜米和莎拉逃離混亂,但莎拉卻不幸被一名士兵槍殺。

20年後,人類文明已面目全非,倖存者生活在治安隔離區。住在波士頓隔離區的喬爾與他的朋友泰絲向當地黑幫追討原本應該給他們的武器,這批武器卻被賣給了地下組織火螢。喬爾和泰絲得知真相後殺了那個無賴,卻遇上了火螢的首領瑪琳。瑪琳提出只要他們能將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艾莉,送到議會大廈給火螢護送部隊接手,就同意把武器還給他們。雖然當下未說明,但護送期間艾莉坦承三個星期前被感染,卻活了下來,她被認為可能擁有研製疫苗的關鍵。抵達大廈後,議會被士兵包圍,因稍早襲擊而遭到真菌感染的泰絲,於是決定犧牲自己為兩人拖延時間,並要求喬爾將艾莉送達火螢的手中。

Thumb
遊戲中虛構團體「火螢」的標誌

喬爾決定和艾莉去找杜米,他知道火螢的下落。在朋友比爾的幫助下,他們獲得了一輛車。但開車到匹茲堡時,他們被當地獵人伏擊。他們與兄弟亨利和山姆成為同伴,一同逃離城市。但逃離當夜山姆因被咬傷變異成感染者,亨利殺死山姆後悲傷不已而自殺。

到了秋天,喬爾和艾莉終於在懷俄明州找到杜米,其控制一座水壩。喬爾本考慮由杜米接手艾莉,但最後仍繼續和她待在一起。杜米告訴他們實驗室位於廢棄的東科羅拉多大學,但他們抵達時火螢早已經撤離至鹽湖城的聖瑪麗醫院。當他們打算離開時遭獵人襲擊,最後艾莉帶着腹部重傷的喬爾逃離。

時間進入冬季,艾莉和喬爾暫住在山上的廢棄度假村,喬爾意識不清,需要艾莉的照顧。在獵取一隻公鹿時,艾莉遇到大衛和占士,她從他們手中換得了藥品以治療喬爾,但二人其實是食人族(Cannibals),他們跟蹤並抓走了艾莉。她逃脫時殺死了占士,但是大衛因為戀童癖而不想殺了艾莉,想讓她在食人族待下來。同時略微恢復的喬爾到處尋找艾莉並發現獵人的蹤跡,同時間,艾莉在逃脫時差點被大衛強暴。最後艾莉殺死了大衛,喬爾隨後也找到了她,兩人一起逃離。

春天,喬爾和艾莉抵達鹽湖城,被火螢捕獲。在醫院裏,馬琳告訴喬爾,他們必需給艾莉做腦部手術以研製疫苗,艾莉將為此付出生命。但喬爾救下了手術室中昏睡中的艾莉逃脫了,並順手殺死了馬琳。最後喬爾隱瞞了這一切,帶着艾莉回到杜米的據點生活。

遊戲還提供了下載內容《最後生還者:往日不再英語The Last of Us: Left Behind》互相穿插了兩部劇情:在逃離東科羅拉多大學後,重傷的喬爾急需治療,艾莉為了救他獨自冒險前往廢棄的購物中心,並從墜落的軍隊直升機裏拾獲了寶貴的的急救箱;以及本篇故事發生前(艾莉的回憶),艾莉和好友萊莉最後一次的冒險。萊莉加入了火螢,她與艾莉來到一個廢棄的購物中心,告訴艾莉她已被部署到另一城市。艾莉求她留下來。其後她們遭到感染者的追趕,並都被咬傷。兩人考慮一起等待死亡,但最終決定度過最後的時刻。

Remove ads

開發

斯特拉利和德魯克曼分別作為遊戲總監和創意總監領導遊戲開發[24]

頑皮狗曾在完成《秘境探險2:盜亦有道》(2009年)後秘密開發本作兩年。為了達成此一目標,同時開發秘境探險系列,頑皮狗聯合總裁埃文·威爾斯和基斯杜化·巴拉斯特將公司分為兩隊,一隊開發《秘境探險3:德瑞克的騙局》(2011年),一隊開發本作[25][26] 。開發本作的團隊由遊戲總監布魯士·斯特拉利和創意總監尼爾·德魯克曼領導[24]

在大學期間,德魯克曼有一個想法,將《ICO》(2001年)的遊戲玩法融合到殭屍啟示錄的故事中,就像佐治·安德魯·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1968年)那樣,主角類似於《罪惡之城》(1991-2000年)的約翰·哈蒂根英語John Hartigan (Sin City)。主角是一名警察,他的任務是保護一個年輕女孩;然而,由於主角的心臟狀況,玩家往往會控制這個年輕女孩,逆轉保護者和受保護者的角色。德魯克曼後來在創作《最後生還者》的故事時發展了這一點[27]。德魯克曼將《最後生還者》視為一個成長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艾莉在與喬爾相處後適應了生存,同時也探索了一個父親是如何願意拯救他的孩子[28]

遊戲主要的主題是「生命在繼續」[29];這在喬爾和艾莉發現一群長頸鹿的場景中呈現出來,概念藝術家約翰·斯威尼(John Sweeney)解釋稱,這旨在「重新點燃(艾莉)對生命的渴望」,因為她在與大衛相遇後遭受了痛苦[30]。感染者是遊戲的一個核心概念,其靈感來自於BBC自然紀錄片《天與地》(2006年)的一個片段,其中介紹了冬蟲夏草真菌[28]。雖然這種真菌主要感染昆蟲,通過控制昆蟲的運動功能迫使其幫助培養真菌,但遊戲探討了真菌進化和感染人類的概念,以及這種感染爆發的直接結果[28]

喬爾和艾莉之間的關係是遊戲的重點,所有其他元素都是圍繞它來發展的。德魯克曼說,他希望本作在為所有電子遊戲開發商提高設計劇情的標準,因為他覺得電子遊戲產業之內,講故事的標準並不夠高[31][32]。德魯克曼的意圖是實現敘事上的革命,最後,該遊戲的敘事也確實引發了類似電影《潛行凶間》所激發的熱烈討論。而遊戲時間的設定貼近現實生活,增強了遊戲的代入感[33]

演員特羅伊·貝克艾希莉·強森分別為喬爾和埃莉進行配音動作捕捉[34],貝克和強森也為角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35]:例如,貝克說服了德魯克曼,讓喬爾會因為泰絲的孤獨而更關心他[36];強森也說服他讓艾莉顯得更強壯、更具有防禦能力[35]。埃利的外觀被重新設計,顯得更年輕,以更好地反映強森的個性[37][38]。遊戲中的其他角色也經歷了改變。泰絲這個角色最初打算成為主要的反面人物,但團隊發現很難相信她的動機[39]。角色比爾的性取向最初在劇本中是模糊的,但後來進行了修改,以進一步反映他的同性戀身份[36]

《最後生還者》遊戲設計師里基·坎比爾(Ricky Cambier)引用了電子遊戲《ICO》和《生化危機4》作為遊戲設計的影響因素[40]。他說,團隊想創造盡可能逼真的生存恐怖遊戲,包括動作的設計都盡可能做到逼真。他還說道,感情的分量需要與世界問題的緊張程度相平衡,製作團隊想把《ICO》的「角色建設和互動」,與《生化危機4》的「緊張和行動」相融合。該團隊創建了新的遊戲引擎以滿足他們對遊戲的需求。遊戲中的AI系統旨在與玩家協作[41],艾莉作為AI加入遊戲是製作組在AI系統方面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42]。照明引擎也被重新創建,以納入柔光,其中陽光通過空間滲入並從表面反射[41]。遊戲玩法的設計給團隊帶來了困難,因為他們認為每一個機制都需要徹底的分析[36]。遊戲的用戶介面設計在整個開發過程中也經歷了各種迭代[43]

《最後生還者》於2011年12月10日在斯派克電子遊戲大獎上公開[44],同時公佈了其首部預告片[45]。這一公開引起了遊戲行業的廣泛期待,記者們將其歸功於頑皮狗的聲譽[46][47]。遊戲最初預計於2013年5月7日發佈,但被推遲到2013年6月14日以提高遊戲標準[48]。為了促進預購銷售,頑皮狗與幾個零售商合作,提供帶有額外內容的遊戲特別版[49]

Remove ads

音樂

Thumb
阿根廷音樂家古斯塔沃·桑塔歐拉拉為《最後生還者》作曲[50]

《最後生還者》的原創配樂主要由古斯塔沃·桑塔歐拉拉創作,同時還有安德魯·布雷什(Andrew Buresh)、安東尼·卡魯索(Anthony Caruso)和莊拿芬·梅爾(Jonathan Mayer)的作品[50]。桑塔歐拉拉以其極簡主義的作品而聞名,在開發的早期就被製作團隊邀請創作。他使用各種樂器來創作配樂,包括一些他不熟悉的樂器,給人一種危險和純真的感覺[3]。遊戲的聲音和藝術設計也採用了這種極簡主義的方法。團隊希望把重點放在情感上,而不是營造恐怖氛圍。感染者的聲音是開發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之一;團隊對聲音進行了實驗,以達到最好的作品。為了實現Clicker的聲音,他們聘請了配音演員米斯蒂·李英語Misty Lee,她提供的聲音被音頻負責人菲臘·科瓦茨(Phillip Kovats)描述為發自「喉嚨後面」[51]。藝術團隊以各種作品為靈感,如羅拔·波利多里英語Robert Polidori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之後拍攝的照片被用作設計匹茲堡的洪水區時的參考[52]。在開發過程中,由於製作團隊有強烈的分歧,藝術團隊被迫為他們希望包括的東西進行協商。最終,團隊在簡潔和細節之間達成了平衡;斯特拉利和德魯克曼更喜歡前者,而藝術團隊則更喜歡後者[53]。遊戲的片頭字幕由索尼聖地牙哥工作室英語San Diego Studio製作[54]

Remove ads

額外內容

《最後生還者》有可下載內容(DLC)。購買遊戲季票可獲得所有DLC、遊戲前期的能力提升,以及關於遊戲製作過程的紀錄片《紮根:製作〈最後生還者〉》(Grounded: Making The Last of Us[55],該紀錄片後來於2014年2月網絡發行[56]。視覺與聲音包(Sights and Sounds Pack)包括原聲帶,PlayStation 3主熒幕的動態壁紙,以及兩個頭像[57]。生存包(Survival Pack)的特點是在完成單人戰役後獎勵皮膚,初始遊戲內貨幣數量提升,多人遊戲模式中獎勵經驗值,以及搶先體驗多人遊戲模式的可定製專案[57]。被遺棄的領土地圖包(Abandoned Territories Map Pack)於2013年10月15日發行,增加了四個多人遊戲新地圖,均基於遊戲劇情中的出現地點[58]。噩夢捆綁包(Nightmare Bundle)於2013年11月5日發行,包含10個頭部物品,其中9個可以單獨購買[59]

最後生還者:往日不再英語The Last of Us: Left Behind》增加了一個單人戰役,其中有兩條故事情節:一條設定在《最後生還者》的序幕之後,另一條設定在冬季篇之前;兩條故事情節均跟隨艾麗和她的朋友萊莉[60]。《最後生還者:往日不再》於2014年2月14日作為DLC發行[61],2015年5月12日作為獨立擴展包發行[62]。第三個捆綁包在2014年5月6日發行,有五個獨立的DLC:Grounded為主遊戲和《最後生還者:往日不再》增加了新的難度;開墾的領土地圖包(Reclaimed Territories Map Pack)增加了新的多人遊戲地圖;專業生存技能捆綁包(Professional Survival Skills Bundle)和情景生存技能捆綁包(Situational Survival Skills Bundle)增加了八個多人遊戲新技能;生存者武器捆綁包(Survivalist Weapon Bundle)增加了四個新武器[63]。礫石和齒輪捆綁包(Grit and Gear Bundle)於2014年8月5日發行,增加了新的頭飾物品、面具和手勢[64]。包含所有可下載內容的年度遊戲版(Game of the Year Edition)於2014年11月11日在歐洲發行[65]

Remove ads

《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

Thumb
《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的標誌

2014年4月9日,索尼宣佈了《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The Last of Us Remastered),為《最後生還者》的PlayStation 4復刻版[b]。它於2014年7月29日在北美發行[67][c]。《重製版》使用DualShock 4的觸摸板來導航庫存物品,光條發出健康訊號,受擊特效從綠色擴展到橙色和紅色。此外,在遊戲世界中發現的錄音可以通過手掣的揚聲器聽到;原版遊戲迫使玩家在播放錄音時保持在一個選單中[71]。遊戲的照片模式允許玩家通過暫停遊戲並自由調整相機來捕捉遊戲中的圖像[72]。在選單中,玩家可以觀看由德魯克曼、貝克和強森提供音聲解説英語Audio commentary的所有過場動畫[73]。《重製版》的特點是畫面的改進和彩現的升級,包括繪製距離英語draw distance的增加和幀率的提高,以及加入高級音頻選項[74]。《重製版》包括之前發行的可下載內容,如《最後生還者:往日不再》和一些多人遊戲地圖[75]。開發團隊的目標是創造一個「真正的」復刻版,保持「核心體驗」[76]

《最後生還者 第I章》

最後生還者 第I章英語The Last of Us Part I》 是《最後生還者》的完全重製版,於2022年9月2日發行於PlayStation 5平台,於2023年3月28日發行了Microsoft Windows版本[77][78]。其特點是修改了遊戲玩法和操控方式,改進了燈效和畫質,新增親和力選項。在PlayStation 5上,遊戲支援3D音頻,以及DualSense手掣的觸覺反饋和自適應觸發器[77][78]。《最後生還者 第I章》的開發由遊戲總監馬菲·加蘭特(Matthew Gallant)和創意總監沙恩·艾斯卡(Shaun Escayg)領導[78]。遊戲的藝術指導、動畫和人物模型均被完全重製,以利用PlayStation 5硬件的優勢[79]。重製版是在與原版遊戲開發團隊的願景一致的前提下進行的技術和畫面的增強。艾斯卡希望每個元素都能讓玩家感到腳踏實地,沉浸在遊戲世界中[80]。加蘭特與Descriptive Video Works的一個專業團隊合作,為過場動畫創建音頻描述[81]。原版遊戲的願景是強調世界的美,而不是視覺上的黑暗和烏托邦形象,重製版也利用PlayStation 5硬件優勢提高了畫面的細節程度[80]。重製版的宣佈引發的反應不一,一些記者和玩家認為由於原版年代並不久遠,以及《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的存在,使得《最後生還者 第I章》沒有必要[82][83],其70美元的價格也遭到質疑[84][85][86]。遊戲發行後獲得了積極的評價[87],其畫面的增強[88][89][90]、面部動畫的更新[91][92][93]、敵人和角色AI的改進[94][95][96],以及新增的親和力、音頻和控制器選項[92][97][96]都得到讚譽,但對其玩法和關卡設計的反應褒貶不一[89][88][96]

反響

首發原版

更多資訊 評價, 匯總得分 ...
關閉

根據匯總媒體Metacritic基於98篇評測得出的結論,《最後生還者》獲得了「普遍的讚譽」[99]。它是Metacritic上評分第五高的PlayStation 3遊戲[d] 。評論家們讚揚了遊戲的角色塑造、劇情、潛台詞、畫面和聲音設計,以及對女性和LGBT角色的描述。《最後生還者》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第七世代電子遊戲之一[114],並被列入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子遊戲英語List of video games considered the best之列[115]IGN的科林·莫里亞蒂稱《最後生還者》是「一部傑作」和「PlayStation 3的最佳獨佔遊戲」[106],《Edge》認為它是第七世代遊戲機中「最引人入勝、讓人產生情感共鳴的故事驅動的史詩級作品」[101]Eurogamer的奧利·韋爾什寫道,它是生存恐怖類遊戲的「希望之光」[103]。《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安迪·凱利宣佈它是「頑皮狗最精彩的時刻」[100]

《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凱利認為遊戲的劇情令人難忘[100],IGN的莫里亞蒂將遊戲劇情稱為遊戲的突出點之一[106]。《PlayStation官方雜誌》的大衛·梅克勒姆認為,遊戲的節奏完全正確,他寫道:「(遊戲中的)每一步都有真正的時間流逝和旅行的感覺」[108]Destructoid的占·士他令稱讚了遊戲的懸疑時刻[116]

遊戲角色也獲得了好評,尤其是喬爾和艾莉之間的關係。《Game Informer》的馬特·赫爾格森稱其為「沉痛」和「精心刻畫」[104]。Eurogamer的韋爾什寫道,德魯克曼以「真正的耐心和技巧」塑造了兩個角色,並讚美了角色的情感價值[103],《Joystiq》的李察·米切爾認為這種關係「真實」且富有情感[107]。《PlayStation官方雜誌》的梅克勒姆認為喬爾和艾莉是所有PlayStation 3遊戲中最好的角色[108],IGN的莫里亞蒂認為這是遊戲的一大亮點[106]。《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凱利認為角色「色彩豐富」,且人物的塑造也「令人印象深刻」[100]。《Polygon》的菲臘·科拉爾認為遊戲中的艾莉的令人信賴使他人更容易與她建立聯繫,而且遊戲中的可選對話也幫助了角色的關係的建立[112]。角色的演出也得到了讚揚[104][106][116],《Edge》和Eurogamer的韋爾什指出,角色的演出「為劇本的優雅音符注入了辛酸」[101][103]

許多評論家認為遊戲的戰鬥系統與其他遊戲有很大不同,令人耳目一新。《Game Informer》的赫爾格森讚美了戰鬥中的主角的脆弱性[104],《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凱利則喜歡戰鬥方式的多樣性[100]。IGN的莫里亞蒂認為戰鬥是「緊張和傷腦筋的」,並補充道感覺每一個敵人都「有人性」[106]。《Joystiq》的米切爾稱戰鬥「在喬爾的手上堆積了一個又一個的死亡」[107]。Eurogamer的韋爾什認為遊戲中充滿威脅和懸念的遭遇給遊戲帶來了更多的玩法[103]。《GameSpot》的Tom Mc Shea認為遊戲的AI降低了戰鬥的體驗,敵人經常無視玩家的同伴[105]。《Polygon》的科拉爾也認為戰鬥系統有缺陷,尤其是與感染者的戰鬥,並指出遊戲中的AI有些時候很「荒謬」,「打破了頑皮狗努力營造的氛圍」[112]

該遊戲的視覺效果受到了許多評論家的讚揚。其藝術設計被《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凱利稱讚為「傑出」[100],被Eurogamer的韋爾什稱讚為「令人瞠目結舌」[103]。相比之下,《GameSpot》的Mc Shea認為後末日世界的視覺表現是「平凡的」,讓人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105]。遊戲的畫面經常被評論家評為PlayStation 3遊戲的最佳畫面,《Game Informer》的赫爾格森稱其為「主機遊戲中無可比擬的」[104],IGN的莫里亞蒂稱其讓遊戲充滿了真實感[106]。Destructoid的士他令寫道,遊戲在視覺上令人印象深刻,隨着遊戲的深入更加令人難以置信,但技術問題,如在遊戲劇情早期階段的一些「混亂和基本」的紋理,對視覺效果留下了負面影響[116]

遊戲的世界和環境得到許多評論家的讚譽。《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凱利表示,環境是「廣大的、細節的、充滿秘密的」,並補充說《最後生還者》成功地「掩蓋」了其線性[100]。《Edge》發表了類似的評論,寫道其關卡設計適當地服務於劇情[101]。《Game Informer》的赫爾格森,遊戲的世界「有效而華麗地(傳達)了故事的孤獨感」[104]。IGN的莫里亞蒂讚美了遊戲世界中的細節元素,如隱藏的紙條和信件[106]。《科學美國人》的凱爾·希爾讚揚了感染這一設定的合理性[117]

評論家們稱讚了《最後生還者》對聲音的使用。Eurogamer的韋爾什認為聲音設計明顯比其他遊戲好,《Game Informer》的赫爾格森稱其為「驚人」。《GameSpot》的Mc Shea表示,音頻增加了遊戲的效果,特別是在躲避敵人時[105]。《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凱利認為環境音對遊戲有積極影響,古斯塔沃·桑塔歐拉拉的配樂「稀疏而細膩」[100]。《Game Informer》的赫爾格森和Destructoid的士他令都稱配樂「令人神魂顛倒」[104],後者認為它補充了遊戲性[116]

《最後生還者》中的暴力畫面引起了評論家的大量評論。Engadget的作者Ben Gilbert認為,遊戲對戰鬥的持續關注是「引領遊戲中脆弱的主角二人組走向安全的必要之惡」[118]Kotaku的Kirk Hamilton寫道,暴力是「沉重的、有影響的和必要的」,而不是無端的[1]。《USgamer》的Anthony John Agnello寫道,遊戲一直在加強與暴力相關的消極性,故意讓玩家在暴力戰鬥中感到不舒服。他說,遊戲中的死亡不是不必要的,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使故事更有力量[119]。《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凱利說,儘管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殘酷」戰鬥,但暴力從來沒有感覺到是無端的[100]。Eurogamer的韋爾什也有類似的評論,說暴力不是「令人麻木的或盲目的」[103]。《Game Informer》的赫爾格森指出,遊戲的暴力導致玩家質疑他們選擇的道德性[104]。《Joystiq》的米切爾寫道,暴力是「被設計成令人不舒服的」,說它有助於塑造喬爾的性格[107]。在遊戲發行之前,《衛報》的基思·史超域寫道,暴力的可接受性將取決於它在遊戲中的背景[120]

許多評論家討論了該遊戲對女性角色的描寫。《Edge》的積遜·基林斯沃思讚揚了遊戲中沒有性愛的女性角色,寫道:「為大多數電子遊戲大作中的性別歧視和倒退的性別態度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藥」[121]。Eurogamer的艾莉·吉遜稱讚艾莉「有時很堅強,有時很脆弱,但絕不是陳腔濫調[122]。她認為,艾莉最初被確立為「落難少女英語damsel in distress」,但這一概念被顛覆了[122]。《GameSpot》的Carolyn Petit稱讚女性角色在道德上有衝突,令人同情,但他寫道,電子遊戲中的性別應該「根據其實際優點進行評估,而不是與其他遊戲相比較」[123]。《紐約時報》的克里斯·蘇倫特羅普承認艾莉是一個討人喜歡且「有時很有力量」的角色,但他認為《最後生還者》「實際上是喬爾的故事」,他說這是「另一個由男人、為男人和關於男人的電子遊戲」[124]。《最後生還者》也因其對LGBT角色的描寫而受到讚揚。GayGamer.net的薩姆·艾因霍恩認為,對比爾的性取向的揭示「增加了他的性格……而沒有真正地將他樣板化英語Tokenism[125]。美國組織GLAAD將比爾評為「2013年最有趣的LGBT新角色」之一,稱他「有很大的缺陷,但完全是獨一無二的」[126]。《最後生還者:往日不再》中艾莉親吻了同為女性的好友萊莉的場景得到了積極的反應,Kotaku將其吻形容為「電子遊戲史上最近的突破性時刻」[127][128]

《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

更多資訊 評價, 匯總得分 ...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Metacritic95/100[129]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Game Informer10/10[132]
GamesRadar+5/5顆星[131]
GameSpot8/10[130]
IGN10/10[133]
Polygon8/10[134]
VideoGamer.com10/10[135]
The Escapist4.5/5顆星[136]
The Telegraph9/10[137]
關閉

根據匯總媒體Metacritic基於69篇評測得出的結論,《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也獲得了「普遍的讚譽」[129]。它是Metacritic上評分第三高的PlayStation 4遊戲,僅次於《俠盜獵車手V》和《碧血狂殺2[e]

遊戲畫面的增強得到了積極的反應。IGN的科林·莫里亞蒂認為重製版的畫面保真度比《最後生還者》有所提高,儘管原版已經是他「在任何主機上看到的最漂亮的遊戲」[133]。《GamesRadar》的大衛·霍頓贊同這一說法,稱其視覺效果「令人瞠目結舌」[131]VideoGamer.com也讚揚了畫面的改進,特別稱讚了增加的繪畫距離英語Draw distance和改進的照明技術[135]Digital Spy的利亞姆·馬田也認為照明系統改善了遊戲性,使遊戲「感覺更加危險」[139]。《Game Informer》的添·圖瑞表示,該重製版比《最後生還者》「更加令人驚嘆」[132]。《TechRadar英語TechRadar》的馬特·斯威德稱讚了重製版細微的細節變化和技術改進[140]。《獨立報》的積·弗萊明認為,原版遊戲的視覺缺陷在重製版中被放大,但他無論如何都對更新後的畫面大加讚賞[141]

許多評論家認為技術上的改進(例如幀率的提高)使遊戲比原作更受歡迎。《Game Informer》的Turi認為遊戲的幀率顯着地將遊戲提升到原作之上。《The Escapist》的占士·士他令英語James Stephanie Sterling稱讚了升級後的幀率,並評論道原來的幀率是一種「明顯的劣質體驗」[136]。IGN的莫里亞蒂表示,他最初認為這種變化是「令人不快的」,但在進一步的遊戲中對之表示讚賞,他還認為幀率的提高不僅提供了「明顯的美感提升」,也增強了遊戲性[106]

新增的照片模式受到了好評。《TechRadar》的斯威德稱該模式是一個突出的功能[142],IGN的莫里亞蒂則讚揚了該功能使捕捉「華麗的」圖像變成可能[133]。控制方式的調整也得到了讚揚,IGN的莫里亞蒂對遊戲使用DualShock 4觸發器表示認可[133],《TechRadar》的斯威德認為DualShock 4使遊戲執行得更好[140],Digital Spy的馬田則認為它改善了遊戲的戰鬥體驗,評論稱其「增加了這種沉浸感」[139]。評論家們讚揚了DLC和音聲解說[133][130][134][137][142][143]。這些特點使《The Escapist》的士他令將其稱為「遊戲的終極版本」[136]

獲獎

Thumb
部分頑皮狗的製作組成員在遊戲開發者選擇獎的頒獎儀式上接受年度遊戲獎

在遊戲發行之前,《最後生還者》就憑藉在E3上發佈的預告獲得了許多獎項[144][145][146][147][148]。它是匯總媒體MetacriticGameRankings2013年評分第二高的電子遊戲,僅次於《俠盜獵車手V[149][150]。該遊戲被多家評獎機構和遊戲媒體評為2013年最佳遊戲(或年度遊戲),如第42屆安妮獎英語41st Annie Awards[151]、《影音俱樂部[152]英國學院遊戲獎[153]Canada.com英語Canada.com[154]、《每日電訊報[155]Destructoid[156]第17屆D.I.C.E.大獎[157]、《The Escapist[158]GamesRadar[159]、《GameTrailers[160]第14屆遊戲開發者選擇獎[161]Game Revolution[162]Giant Bomb[163]、《Good Game英語Good Game (TV program)[164]、《Hardcore Gamer[165]IGN[166]、IGN Australia[167]、《國際財經時報[168]Kotaku[169]VG247[170]VideoGamer.com[171]。它還被《GameSpot[172]、《GameTrailers[160]、《Hardcore Gamer》[173]和IGN[174]評為2013年最佳PlayStation 3遊戲。頑皮狗也因本遊戲被《每日電訊報》[155]、《Edge[175]金搖桿獎[176]、《Hardcore Gamer》[177]2013年斯派克VGX[178]評為年度最佳工作室(或最佳開發者)。

貝克和強森為該遊戲的配音和動作捕捉獲得了多項提名:貝克獲得了2013年斯派克VGX[178],強森獲得了英國學院遊戲獎[153]、D.I.C.E.大獎[157]、2013年斯派克VGX[178]以及《每日電訊報》頒發的年度獎項[155]。遊戲的劇情也獲得了英國學院遊戲獎[153]、D.I.C.E.大獎[157]、遊戲開發者選擇獎[161]、金搖桿獎[176]美國編劇工會獎[179],以及GameTrailers[160]、Giant Bomb[180]、《Hardcore Gamer》[181]和IGN的年度獎項[182]。遊戲的聲音設計和音樂獲得了D.I.C.E.大獎[157]Inside Gaming獎[176]和IGN評選的獎項[183][184]。遊戲的畫面和藝術設計也獲得了D.I.C.E.大獎[157]、金搖桿獎[176],以及Destructoid[185]和IGN[186][187]的年度獎項。

《最後生還者》獲得了D.I.C.E.大獎的傑出遊戲創新獎[157],以及GameTrailers的最佳第三人稱射擊遊戲獎[160]。該遊戲還獲得了Hardcore Gamer的最佳新IP[188],金搖桿獎的最佳新作(Best Newcomer[176],以及Giant Bomb的最佳處女作[189]。它也獲得了IGN 2013最佳遊戲(IGN's Best of 2013)的最佳音效大獎[183]、最佳PS3多人遊戲[190]、最佳PS3動作冒險遊戲[191]、最佳動作冒險遊戲大獎[192]。它還贏得了英國學院遊戲獎[153]和《The Escapist》[193]的最佳動作冒險遊戲,以及Hardcore Gamer的最佳動作遊戲[194]和D.I.C.E.大獎的年度冒險遊戲[157]。此外還在2014年遊戲大獎(TGA)上被提名為最佳重製遊戲[195],在第15屆遊戲開發者選擇獎上獲得最佳技術的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196]。《最後生還者》亦被《荷里活報道[197]Mashable[198]、Metacritic[199]和VG247[200]評為2010年代的最佳遊戲之一。

銷量

在發行後的7天內,《最後生還者》售出了超過130萬份,一度成為2013年發行時銷量最高的電子遊戲[201]。發行三周後,該遊戲的銷量超過340萬,在當時成為有史以來PlayStation 3上銷售速度最快的遊戲[202][203]。該遊戲一度成為銷量最高的數碼版PlayStation 3遊戲[f],直到同年9月被《俠盜獵車手V》打破[204]。《最後生還者》最終成為2013年銷量第十高的遊戲[205]。在英國,該遊戲連續六周保持在排行榜榜首,追平了多平台遊戲《FIFA 12》(2011年)和《使命召喚:黑色行動II》(2012年)所創下的紀錄[206],也成為了自《黑色洛城》以來英國最大型的遊戲發佈[202]。在發行後的48小時內,《最後生還者》的收入300萬英鎊,超過了同期的高票房電影《超人:鋼鐵之軀[207]。該遊戲還在美國[208]法國[209]愛爾蘭[210]意大利[211]荷蘭[212]瑞典[213]芬蘭[213]挪威[213]丹麥[213]西班牙[214]日本[215]的排行榜上位居榜首。

《最後生還者》是最暢銷的PlayStation 3遊戲之一,《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則是最暢銷的PlayStation 4遊戲之一[216]。截至2014年8月,該遊戲已售出800萬份,其中PlayStation 3平台售出700萬份,PlayStation 4平台售出100萬份[217]。截至2018年4月,該遊戲在兩大平台共售出1700萬份[218]。根據Niko Partners分析師丹尼爾·艾哈邁德(Daniel Ahmad)的說法,截至2019年10月,該遊戲已售出超過2000萬份[219]

改編作品

漫畫

2013年4月至7月,黑馬漫畫公司出版了四冊漫畫《最後生還者:美國夢》,由德魯克曼撰寫,費斯·艾琳·希克斯英語Faith Erin Hicks繪畫。該漫畫為遊戲的前傳作品,記錄了年輕的艾莉和萊利的旅程[220]

取消製作的電影

2014年3月6日,索尼宣佈幕寶電影將發行《最後生還者》的電影改編版,由德魯克曼編劇,山姆·雷米製作[221]。到2015年1月,德魯克曼已經寫好了劇本的第二稿,並與一些演員完成對台詞英語read-through[222]。隨後一年多的時間內,專案幾乎沒有進展,德魯克曼在2016年4月表示,這部電影已經進入開發地獄[223]。2016年11月,雷米表示,在索尼與德魯克曼發生分歧後,電影的製作陷入了停滯狀態[224]。德魯克曼在2021年接受採訪表示,電影改編的失敗是因為工作室太注重於製作大型動作場景,他認為這不適合《最後生還者》,而是更應該將其做為一部小型獨立電影來處理[225]。在電影取消製作前,女演員麥茜·威廉士曾與德魯克曼和雷米進行會談,希望能扮演艾莉[226]

2020年1月,動畫工作室Oddfellows的官方網站上披露了《最後生還者》改編動畫短片的預告圖。網站上寫道,這部短片預計約20分鐘,旨在「作為遊戲和續集之間的有力橋樑」,並將「以獨特的視覺處理重新詮釋遊戲的每個章節」,但「最終,索尼決定不再推進這個專案」。然而該網頁很快就被刪除,有猜測認為披露的內容可能違反了某種保密協議[227]

電視劇

2020年3月,HBO宣佈籌劃將《最後生還者》改編為電視劇[228],2020年11月20日,HBO正式宣佈為電視劇開綠燈[229]。德魯克曼和克雷格·麥辛英語Craig Mazin擔當編劇和執行製片人[228],其他執行製片人包括卡洛琳·史特勞斯英語Carolyn Strauss、蘿絲·林(Rose Lam)、頑皮狗工作室總裁埃文·韋爾斯,以及PlayStation Productions英語PlayStation Productions的阿薩迪·齊茲比什(Asad Qizilbash)和卡特·斯旺(Carter Swan[230]卡特米爾·巴拉戈夫將執導試播集[231]阿里·阿巴西英語Ali Abbasi (director)、德魯克曼、彼得·霍爾、莉莎·強森、麥辛、謝洛美·韋伯、亞斯米拉·日巴尼奇將執導以後的劇集[232]。該劇由索尼影視電視PlayStation Productions英語PlayStation Productions、頑皮狗工作室、The Mighty MintWord Games聯合製作,也是是PlayStation Productions製作的首部影集[228][233]。桑塔歐拉拉將為該劇作曲[234]佩德羅·帕斯卡貝拉·藍斯分別飾演喬爾和艾莉[235][236]蓋布瑞·盧納將飾演杜米[230],梅爾·丹德里奇將飾演瑪琳[237]妮歌·帕克英語Nico Parker將飾演莎拉[238]。德魯克曼稱影集劇本中的台詞有些直接取自遊戲中的對話,有些則有很大的改編,遊戲中一些動作繁瑣的教學過程被刪改,着重於角色之間的戲劇衝突[239]主體拍攝於2021年7月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卡爾加里開機,已於2022年6月殺青[240]。該劇於2023年1月15日在HBO和HBO Max開播[241]

續作

2014年2月,德魯克曼表示頑皮狗正在考慮製作續集,但需要找到一個「真正值得講的故事,而且不是重複故事本身」[242]。2015年9月,德魯克曼表示,一個小團隊已經開始建造遊戲續集的原型(prototype),但製作組後來轉而開發《秘境探險4:盜賊末路》,該遊戲後來於2016年5月發行[243]。2016年12月3日,索尼在PlayStation Experience英語PlayStation Experience(PSX)大會上正式公佈《最後生還者 第II章[244]。遊戲的故事發生在第一部遊戲的五年後,玩家將操控艾莉而非喬爾[245]。桑塔歐拉拉回歸製作組創作音樂[246];德魯克曼也回歸製作組,與哈雷·格羅斯英語Halley Gross一起編寫劇本[247]。但第一部遊戲的總監斯特拉利沒有回歸[248]。該遊戲於2020年6月19日發行,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其角色設計、視覺保真度和遊戲性均得到讚揚,但評論家和玩家對其敘事方式的評論呈兩極分化[249]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