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無政府主義自由意志主義是兩種涵括廣泛的意識形態,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當代影響,而兩者的定義也都存在爭議。秉持這兩種思想的人總體傾向於多元化,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統一性,再加上這兩種意識形態具有許多不同的分支,學術上長期存在的爭議及歷史上各不相同的用法,使得人們很難精確地定義這兩個詞。

概述

總體上來說,「無政府主義」指的是一種反權威的社會主義運動[a]。然而,這個詞的具體定義自傳入中國以來就一直被學術界爭論[1]。目前在中文中,詞典對於「無政府主義」的定義也各有區別:

  • 中國大陸的《現代漢語詞典》2016年第七版給出的定義為「(1)19世紀上半葉,以法國蒲魯東、俄國巴枯寧等為代表的一種小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潮。否定在任何歷史條件下的一切國家政權,反對任何組織、紀律和權威。(2)指革命隊伍中,不服從組織紀律的思想和行為。」[2]
  • 中國大陸的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給出的定義為「19世紀上半葉,歐洲出現的一種激進社會思潮,否定一切國家政權、權力和權威,主張個人絕對自由。」[3]
  • 中國大陸的《辭海》第7版給出的定義為「否定一切國家政權,反對一切權威的小資產階級社會政治思潮。」[4]
  • 台灣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第六版給出的定義為「一種政治學說,主張廢除國家、政府及一切永久性的權威體制,代之以個人、團體、宗教,以及民族之間完全自律協調的合作,以建設平等與公正的社會。」[5]
  • 台灣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第六版另外對「無政府主義」的另一種譯法「安那其主義」單獨給出了定義,為「一種社會主義的哲學。主張廢止政府及永久性的權威,而代之以個人、團體、宗教、民族間完全自律的合作,建設平等、自由的社會。」[6]

除了「無政府主義」這一譯法外,還有採用音譯的「安那其主義」譯法,魯迅曾譯作「無治主義」[7]。而與無政府主義有關的詞中,最早在中文中出現的是用來形容無政府主義者的「鴨那雞撕德黨」和「無君黨」[8]

Remove ads

歷史

「自由意志主義的」(libertarian)一詞出現於19世紀,用於指代支持自由意志的人。第一位將這個詞帶入政治領域,於1857年自稱「自由意志主義者」的人是約瑟夫·迪亞契。一年後,他在紐約創辦了無政府主義雜誌《自由法語Le Libertaire》(法語:Le Libertaire直譯:自由意志主義報)[9]。法國無政府主義者塞巴斯蒂安·富爾此後使用這個詞區分無政府主義者與威權社會主義者[9]。儘管「自由意志主義」一詞一直常被用做「無政府主義」的同義詞,但隨着新左翼馬克思主義者(反對威權社會主義或先鋒隊的馬克思主義者)、極端自由主義者(他們主力關注公民自由)等各種意識形態支持者皆開始使用這個詞描述自己,該詞的專有性已被削弱[9]。此外,一些無政府主義者會把自身稱作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以避免跟無政府主義有關的負面意涵、強調自身跟社會主義的關係[9]

「無政府主義」一詞在歷史上一直被與混亂、暴力相連結[10]。19世紀末時,無政府主義者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克魯泡特金注意到人們常常把「安那其」一詞用作混亂和無秩序的代名詞,不利於無政府主義的發展。儘管如此,他還是接受了這個詞,就像荷蘭的丐軍和法國的無套褲漢最後也接受了自己的稱謂一般[11]

Remove ads

與社會主義的關係

在19世紀時,「無政府主義」一度是「社會主義」的同義詞,儘管兩種意識形態對國家的看法各不相同,但都被政府視為對社會秩序的威脅。[12]

註釋

引用

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