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貝亞主教座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施派尔主教座堂map

詩貝亞主教座堂(德語:Speyerer Dom),正式名稱為聖母升天聖斯蒂芬聖殿皇帝主教座堂拉丁文:Domus sanctae Mariae Spirae;德文:Dom zu Unserer lieben Frau in Speyer;英語:Imperial Cathedral Basilica of the Assumption and St Stephen)即「詩貝亞皇帝教堂」(德語:Kaiserdom zu Speyer),位於德國萊茵蘭-普法茲州萊茵河畔的城市詩貝亞,是天主教詩貝亞教區主教座堂羅馬天主教會宗座聖殿,用紅色砂岩建造,是詩貝亞市的著名標誌。在法國克呂尼隱修院損毀之後,詩貝亞主教座堂成為目前世界上存留最大的羅馬式教堂建築,在1981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Quick Facts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 ...
詩貝亞主教座堂
世界遺產
Thumb
詩貝亞主教座堂
官方名稱Speyer Cathedral(英文)
Cathédrale de Spire(法文)
位置 德國歐洲和北美地區
標準文化:(ii)
登錄年份1981年(第5屆會議
座標49.3172°N 8.4424°E / 49.3172; 8.4424
Close

歷史

中世紀

Thumb
1640年萊茵河畔的詩貝亞主教座堂

薩利安王朝羅馬人民的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在1030年下令建造該教堂,目標是建立一座歐洲最大的教堂,但是他甚至是他的兒子亨利三世都沒能親眼目睹教堂的完工,直到他的孫子亨利四世時的1061年教堂才得以交付使用。傳說康拉德二世先是為巴特迪克海姆的林堡修道院奠基,然後帶着他的妻子和兒子騎馬來到詩貝亞為教堂和聖若翰教堂奠基,為了將建造教堂所需的石料和木材運送到詩貝亞,還特意挖鑿了一條從普法茨森林通往萊茵河運河

教堂動工將近20年後,亨利四世下令推倒了其中一半的建築,為的是能夠蓋出比原先設計更大的規模:教堂的西樓樓頂被拆除,建築增高了5米,並根據當時的羅馬式建築風格,將木質平頂換成了淺色的十字形穹窿。教堂的東樓則被完全拆除,重新鋪設了8米深的地基,東樓的鐘樓穹窿是當時典型的羅馬樣式。在亨利四世去世的1106年新教堂終於竣工,教堂長444羅馬尺(1羅馬尺約合31厘米至34厘米),寬111羅馬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建築。

詩貝亞在當時僅有500個居民,為什麼亨利四世會在這麼小的一個城市建造那麼大的教堂,這是有着他特別的政治原因:羅馬帝國皇帝不僅是世俗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他也認為是宗教世界的領袖,由此導致了他與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敘任權鬥爭中激烈的政治矛盾,詩貝亞教堂的規模和氣勢就是為了彰顯皇帝宏大的政治權力抱負。

中世紀後至現代

Thumb
1830年詩貝亞主教座堂的巴洛克風格正立面

1689年,詩貝亞在大同盟戰爭中遭受法國軍隊的進攻,市民們將他們的家具搬到教堂中,希望這樣能夠免於被法國軍隊燒毀。幾米高的家具堆在教堂內,但並沒有因此而倖免,法國軍隊依舊焚燒了家具,濃烈的火焰高溫使得教堂西樓穹窿倒塌,而東樓在火災中得以屹立未倒,教堂內的一部分皇室墓冢被法國軍隊破壞並洗劫一空。

18世紀後半葉,詩貝亞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重修教堂的西樓,新樓被建造成巴洛克風格,但它僅僅安穩了約60年時間。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該教堂再次成為人們政治攻擊的目標,暴動的人們損毀了教堂內的所有聖壇,1806年人們又打算將教堂完全拆除,所幸得到美茵茲主教Joseph Ludwig Colmar的阻止。拿破崙的法國軍隊還曾將教堂作為他們的牲畜圈、糧食和物資倉庫。

拿破崙潰敗後,教堂得到重新整修,1818年起成為主教座堂,1846年至1853年德國畫家Johann von Schraudolph受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的委託,為主教座堂繪製了一組拿撒勒派風格濕壁畫作品,而保存至今的教堂內西側的作品則是1854年至1858年間完成的,它們被認為是19世紀的大型作品,路德維希一世甚至相信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詩貝亞主教座堂內的繪畫作品是最大的。

現狀

20世紀中葉,詩貝亞主教座堂經過了一次全面整修,按照當初的羅馬樣式,但又與當時的羅馬樣式不同。在1960年代的這次整修中採用了一項新技術,保存完好的濕壁畫被取下,放置在事先準備好的特殊織布上保存,僅有主窗上的19平方米大的濕壁畫被保留在原處,整修中還將搖搖欲墜的砂石柱被注入水泥加固。在當今的建築學文獻中,詩貝亞主教座堂被作為「以現代古蹟保護標準來進行復原整修」的範例。

1996年起主教座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整修,預計將持續到2015年,耗資也將達到2600萬歐元,

建築

Thumb
詩貝亞主教座堂的穹窿

詩貝亞主教座堂在羅馬式建築中具有重要地位,因為它繼承和發展了加洛林奧托王朝的建築風格。那個時代困擾建築師的最大問題是教堂的穹窿,小教堂可以使用半圓形的穹窿,亨利四世在詩貝亞主教座堂的側翼使用十字形的穹窿,而在中殿使用圓形穹窿,這給人以一種全新的空間感受,這種在垂直高度上的運用已經有些類似哥德式

主教座堂中殿穹窿的建造要求很高的技術,因為它不再是傳統的一整個平面,而是由很多小塊組成。詩貝亞主教座堂的外部由一種獨特的羅馬樣式裝飾,與當時著名的美茵茲主教座堂沃姆斯主教座堂完全不同。

  • 總長:134米
  • 中殿高度:33米
  • 正廳寬度:37.62m
  • 東塔高度:71.20米
  • 西塔高度:65.60米

地下墓室

詩貝亞主教座堂曾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埋葬的地方,持續有近300年,主教座堂的地下墓室建造於1041年,是歐洲最大的羅馬式柱廊,42個十字形穹窿簡單地架在立方柱子上。

地下墓室埋葬有:

參考文獻

  • Rudolf Wiegmann: Die Wiederherstellung des Domes zu Speyer nach dem Plan des Grossherzoglich Badischen Baudirectors Hübsch In: Deutsches Kunstblatt 6, 1855, Spalte 324-326.
  • Walter Haas: Der Dom zu Speyer. Fotos von Franz Klimm u. a., ISBN 3-7845-1523-1
  • Hartmut Jericke: Der Speyerer Dom und seine Bedeutung als zentrale Grablege des abendländischen Kaisertums im 12. Jahrhundert, in: Zeitschrift für die Geschichte des Oberrheins (ZGO) 154 (2006) S. 77-110.
  • speyer.de: Dom zu Speyer.

Public Domain 本條目包含來自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