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幾內亞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neoguineensis)原產於新幾內亞,其亦得名於此。


快速預覽 新幾內亞豬籠草, 保護狀況 ...
新幾內亞豬籠草
Thumb
產於西新幾內亞的新幾內亞豬籠草的下位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新幾內亞豬籠草 N. neoguineensis
二名法
Nepenthes neoguineensis
異名

同物異名

  • Nepenthes leptoptera
    Zippel in sched. (1900)

異物同名

關閉

植物學史

1828年,亞歷山大·茲皮里斯(Alexander Zipelius)新幾內亞海神灣(Triton Bay)首先採集到了新幾內亞豬籠草的標本。[注 1]傑拉德·馬蒂納斯·費斯泰赫(Gerard Martinus Versteeg)在1907年6月19日[注 2]和9月25日[注 3]採集了兩份標本。此外,克努茲·蓋勒魯普(Knud Gjellerup)還在1910年5月10日也採集了一份標本。[注 4][4]

赫爾曼·齊普爾(Hermann Zippel)在1900年曾將新幾內亞豬籠草命名為「Nepenthes leptoptera」。但是這個名字並沒有被廣泛的使用,其僅出現在存放於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的「HLB.908.154-597」號標本上。其採集於新幾內亞。[5]

約翰·繆爾黑德·麥克法蘭的描述基於「Versteeg 1746」號雌性標本,其由雌性植株組成。[1]

1916年,亨利·尼古拉斯·里德利在進行描述時,相信其基於的是一份新幾內亞豬籠草的雄性植株。[2]但在B·H·丹瑟的開創性專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提到該標本實為與新幾內亞豬籠草近緣的巴布亞豬籠草N. papuana[注 5][4]

形態特徵

Thumb
帶花序的新幾內亞豬籠草的攀援莖

新幾內亞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的直徑可達6毫米,為圓柱形至具鈍稜角,特別是節間距的上半部。節間距可長達4厘米。[4]

新幾內亞豬籠草的葉片紙質具柄披針形,可長達25厘米,寬至4.5厘米。葉尖急尖葉基漸狹中脈的兩側各有3至4條縱脈。中脈附近有明顯的羽狀脈葉緣附近具網狀脈籠蔓直徑可達4毫米,約與葉片同長度。[4]

新幾內亞豬籠草上位籠與籠蔓的銜接處會形成一個彎曲,直徑7至23毫米。上位籠的下半部通常為漏斗形,偶爾下五分之二為葫蘆形,籠口處擴大。腹面具一對不寬於8毫米的籠翼。籠口傾斜,基部漸尖為圓柱形,平展,可寬達1.5毫米。上位籠內表面的下三分之一覆滿了腺體,平均每平方厘米700至900個。籠蓋近圓形截形或基部為略呈心形。籠蓋下表面具火山口狀的圓形蜜腺,靠近中部的蜜腺較大。籠蓋基部的後方具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不長於3毫米。[4]

Thumb
新幾內亞豬籠草的上位籠

新幾內亞豬籠草的雄性花序為長圓柱形的圓錐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2厘米,寬至4毫米。花序軸可長達44厘米。花梗苞片帶一朵花,長度約55毫米。花被片為圓形至橢圓形,長約4毫米。雄蕊包括花葯在內長約4毫米。[4]雌性花序為圓錐狀的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5厘米,寬至2.5毫米。花序軸可長達20厘米。花梗無苞片帶1至3朵花,長約35毫米。被片為長圓形披針形,長約4毫米。子房無柄[4]

新幾內亞豬籠草披被着非常稀疏的毛被。葉片和莖幾乎無毛。發育中的籠蔓具密集的粗毛,成熟後僅於與捕蟲籠銜接處具毛被,其他部分的毛被脫落。捕蟲籠在發育時有茂密且易脫落的星狀毛被,但籠蔓尾上的毛被例外,其毛被不易脫落。花序上有密集的白色或褐色的星狀短毛。花梗、苞片和雌蕊有密集的星狀至絨毛狀毛被。[4]

新幾內亞豬籠草的下位籠的顏色為淡綠色至暗紫色。上位籠一般為黃綠色,唇通常為黑色,籠蓋為鮮紅色。乾燥標本為暗褐色。[4]

生態關係

Thumb
着生於粘土中的新幾內亞豬籠草

新幾內亞豬籠草原產於新幾內亞當特爾卡斯托群島附近,也可能存在於米蘇爾島[6]。其廣泛分佈於整個新幾內亞島,並存在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西新幾內亞的部分島嶼。新幾內亞豬籠草已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保護狀況為無危[7]

新幾內亞豬籠草常生長於河邊、石灘和山脊,少數出現於開闊的草地或森林中。其海拔分佈廣泛,存在於0至900米或1400米處。[7][8]

在野外,新幾內亞豬籠草常與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大豬籠草N. maxima同域分佈。

相關物種

Thumb
Thumb
Thumb
巴布亞豬籠草的上位籠(左)蘋果豬籠草於新幾內亞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中),及大豬籠草於新幾內亞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右)

B·H·丹瑟認為產自蘇拉威西多摩利豬籠草N. tomoriana和產自斯里蘭卡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與新幾內亞豬籠草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近緣關係。他還指出:「新幾內亞豬籠草與巴布亞豬籠草的營養組織十分的相似,只因為生殖組織上的一些不同,才促使我將其建立為一個新物種。」[4]

它們的區別在於,巴布亞豬籠草的花序為典型的總狀花序,而新幾內亞豬籠草的更類似於圓錐花序。此外,巴布亞豬籠草的花梗通常只有一朵花,而新幾內亞豬籠草的最多可有4朵花。[4]

而在營養組織上,巴布亞豬籠草葉片的縱脈明顯但羽狀脈不明顯,而新幾內亞豬籠草恰好相反。巴布亞豬籠草葉片上的毛被比新幾內亞豬籠草密集。巴布亞豬籠草上位籠的籠翼不如新幾內亞豬籠草發達,且間距較小。[4]

基於花序結構,有人認為,新幾內亞豬籠草是相對較原始的豬籠草類群,其中還包括了滴液豬籠草伯威爾豬籠草N. pervillei[9]

自然雜交種

新幾內亞豬籠草的分佈範圍很寬廣,已發現了其與蘋果豬籠草和大豬籠草N. maxima自然雜交種[10]它們表現為其親本的中間型。

註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